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人生的有知与其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生必然痛苦

已有 2975 次阅读 2007-3-13 01:30 |个人分类:人生.世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庄子·至乐有云:“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是“忧”也者,“乐”之反也,苦恼之谓也。庄子斯言,乃谓人生与苦恼同在,苦恼与人生相即不离。庄子所感受的人生之苦,即所谓“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同上),据此,贫者固然是五苦俱全,而富者又何尝不苦呢!“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同上)富者想多积财,以求其更富,于是不仅苦身疾作,身不得安逸,还要省吃俭用,物欲也得不到满足,岂不同样处在痛苦之中!因此,庄子嘲讽那些追求长生久视者:“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同上)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对于痛苦的人生更是有深刻的体验,他身为王子,却从小就养成了多愁善感又好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展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释迦牟尼感悟到人生即痛苦,生命根本就是一出悲剧!他所创立的佛教,其要义便是关于人生痛苦的“四谛”(苦、集、灭、道)之理。

基督教《圣经》“创世纪”中讲到,上帝对偷吃了禁果的人类祖先夏娃道:“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又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这同样是说明了人生是与痛苦相即不离的;无生则无苦矣。

其实,毋庸圣贤启示,单凭我们自己就能切身感受到人生的悲苦。尽管实际生活并不是像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其内容“全是痛苦”(《痛苦与意志》),因为我们毕竟从生活中也体验到快乐,但是,若按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原理,则有乐始有悲,有乐始有苦也。是以乐即是悲,乐即是苦。然则,人生即非全是痛苦,其本质却是痛苦无疑——是之谓“痛苦的人生”。

或问:既然是悲乐相生,何以独断乐即是悲,乐即是苦,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说悲即是乐,苦即是乐,从而得出人生的本质不是苦而是乐的结论呢?

对曰:老子“有无相生”的原理内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此观点是基于他对众人皆喜乎有而追求有并以执有为旨归的世相的观察与体悟。此世相亦即是老子所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正是针对这个世相,老子提出了“有生于无”的观点,旨在说明有非常有,有是生于无且必归于无。是以众人所趋求之有乃为幻有而非实有矣。夫生有之本在于无,无才是实有,才是人生所当归依者。吾今所以谓人生的本质在于痛苦,亦是基于对众人皆喜乎乐而追求乐并以享乐为旨归的世相的观察与体悟。此世相或亦堪称“天下之人生于乐”,是乃世人不察乐非常乐,未悟乐之生于悲而归于悲之真理的明证!吾是以知众人所趋求之乐为幻乐而非真乐矣。夫真乐者,生乐之本,所谓痛苦是也。

如果说人生的本质是在于痛苦的话,那末,人的生活知识便是人生的本体,因为痛苦正是由其知识产生的。叔本华谓“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与意志》),吾则以为一般意义上人的求生欲望并不足以产生痛苦。作为痛苦根源的欲望是人自觉到的一种欲望,这种自觉的欲望是不能离开主体之知的,故它在本质上乃是属于知识范畴.离开知识的欲望是不自觉的欲望,即人自己没有意识到抑或并不自知的欲望,这种欲望属于人的本能范畴.,它犹如动物本能,并不会产生痛苦。痛苦是人在自知其欲望之无以得遂而产生的,即庄子所谓“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庄子·至乐》)也。这就是说,痛苦是人在求生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得失之知,是患于不得或忧于其失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本质上是凭借既有的生活知识对其所患所忧者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一种恐惧心理。此恐惧之情既是缘于恐惧者的有知又是由于其无知,是其有知与无知之矛盾冲突所致。试想:如果人生而能如上帝般的全知,从而亦如上帝般的全能,则人无可忧虑焉,也就不会有什么痛苦;反之,如果人生而能像草木一样无知,从而亦若草木般的无欲,则人更无所忧虑,同样也就不会有任何痛苦。要而言之,痛苦的根源是在于人类生活知识的有限性。人生的有知与其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生必然是痛苦的。

然而,痛苦的人生却并不等于人生的痛苦。所谓痛苦的人生,是谓其痛苦乃人生之本质所在。人若明乎其生活之本质而自觉地安于其本分,安于其痛苦,则其所受之痛苦乃人生自然之苦;自然之苦,既不外于自然,是自己生命中之必然,则人除非不欲其生,理当安之若饴,就像人生而不能不饮食,不能不男女一般,故理当饥而食,渴而饮,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顺其人生自然的痛苦,则不可谓之感受痛苦,而应当谓之感受人生,因为人生就是痛苦,痛苦就是人生,这如同饥而食,渴而饮,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皆是人生理所当然之事,岂应去之哉!

人生的痛苦根本不在于有痛苦的人生,而在于人之不能顺乎其自然,而必为乎其所非自然,去从事所谓去苦求乐的营生,并以此不断追求生活知识的无限扩展,欲与上帝试比高,必欲致达乎全知全能,以成其无苦的至乐之梦想,特不明乎知之愈多,未知亦愈多之理,其结果是:其苦去之也多,得之也多,且得之者比去之者更多!如是人类日甚一日地陷于为其深感不安的无尽苦痛之中。感受这种己所不欲的痛苦,才是人生的真痛真苦,才是人生的悲剧所在。

人生的痛苦本于对痛苦人生的不安之心,若安心于痛苦的人生,心甘于承受人生理所当然的痛苦,则可消除人生的痛苦,而臻于人生至乐之境也。

然则,无畏于痛苦者,方能体验到人生之极乐。享受极乐者,永远是那些无畏于痛苦而不辞劳苦的人们!他们是通乎人生真谛、顺乎自然法则的强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43.html

上一篇:慎言“大国崛起”,慎言“强硬中国”!
下一篇:朱熹的怀疑精神与科学的怀疑精神
收藏 IP: 222.93.2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