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时,读书仅是一种求知活动。持续不断地求知的读书者,其读书必是为求知而读书,而不是为富贵而读书。此类读书者本应是温饱不愁又不求富贵之人,也唯有此类人,当其把读书求知当作一种快乐生活,把获得知识当作一种幸福享受时,方能而且就能做到持续不断的读书求知。
然则,持续不断地读书求知所必备的条件是:(1)常年温饱不愁的殷实家境或社会待遇;(2)不求富贵的平常心态;(3)快乐于读书求知的生活情趣;(4)享受于知识之得的幸福观念。
对于当今中国的学者来说,上述第一个条件一般是不成问题的,成问题而且最成问题的是第二个条件,若心态上过不了毋求富贵这一关,第三、第四个条件也就无从谈起。唯有不求富贵者,才存在着一个是否快乐于读书求知的问题,这涉及到一个人的天性和后天生活环境影响而成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天性、兴趣和爱好是因人而异的,无可强求一律,所以第三个条件具有偶然性,是属于偶性条件。但若具备了这个条件,则第四个条件也就不在话下了,因为快乐与幸福虽非一回事,但它们是互相交织和彼此交融的关系,很难把它们割裂开来。通常情况下,既快乐于求知,则自然会享受于知识之得。
由是观之,对于当今中国学者来说,除非其天性不宜于读书求知或其后天未养成读书求知的兴趣和爱好,其能否持续不断地读书求知,关键是取决于有否不求富贵的平常心态。
由于知识创新必寓于持续不断的求知过程之中,故欲求知识创新的学者,必不能有求富求贵之心,一有此心,则求知活动且不可持续,而况知识创新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