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东北不慌江浙慌 精选

已有 7130 次阅读 2011-3-18 00:37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egress

东北不慌江浙慌

     最近国内谣言纷起,抢购碘盐,对辐射的担心比原发地还要严重,这是科普教育的不足,也是一种群体心理学的现象。笔者收集的群体灾难事故中,只有不到5%的首发原因是谣言,虽然不多,但危害不小,这里随便谈一谈。

     谣言的发生,不是没有线索,往往人群对此有潜在的意识,被周围环境所激发,因此信以为真。比如四川发生的校园踩踏,小学生下楼,有人说“鬼来了”,因为之前不久确实有人自杀(把杀虫药当成饮料),因此大家信以为真。当然,环境幽暗,人群疲劳,楼梯狭窄,空间封闭,也是促成恐慌蔓延的背景原因,其触发原因,却是那一句谣言了。

     国际上最著名的谣言是伊拉克巴格达踩踏事件,踩死和淹死的受害者达到965人,其谣言“人体炸弹”,发生在伊拉克内乱的一个小高潮期间,人体炸弹此起彼伏,因此人群信以为真,纷纷扰扰,就是伤亡。

          1913年圣诞节,美国密歇根小镇的罢工矿工在与家属享用免费圣诞晚餐之时,一句话“着火了”,导致踩踏的发生,死亡74人。扣除环境的因素,受害者主体是谁?矿工。矿工是如何看待火灾的?灭顶之灾。因此那些火场剧烈反应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谣言的产生,也有人群的因素。某些易感(恐慌的)人群(比如老弱残障人士),不适合到群体场合去,他们更容易发动群体恐慌。

      谣言的研究,最早始于军方,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日俄军队在中国东北,都曾经发生因为谣言而溃散的事件,所以早期军方的研究集中注意人群的特征,包括疲劳、焦虑、恐惧、纪律涣散等。现在美国的应急管理研究,始于恐慌的研究(Quarantelli1952年的硕士论文就是恐慌的特征,后被军方看中,研究核战争中的群体反应,现在开花结果,主导了应急管理的群体动员和逃生问题)。现代人灾难片看多了,大多对潜在的危险无动于衷,因此有各种逃生延误问题,所以现代的群体逃生研究是以报警有效性和发动群众为主,恐慌带来的群体灾难几乎不受重视。这些历史上的灾难,国内接触不多,因此国内人群是恐慌的易感人群,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靠科普教育来提高认识。

      那么,为什么东北不慌江浙慌(其实是广东和浙江)呢?一种可能性是广东浙江人民富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更关注安全问题,这是民众素质高的表现;穷人是麻木的,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广浙人民活得更累一点,日常生活更疲劳、更焦虑、更烦心,因此当谣言产生的时候,在江浙的人群中产生的共鸣或共振比其他地方更大一点。而且碘盐具有代价低,缓解恐慌有效果的特征,因此谣言得以进入实践环节。人们购买碘盐,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恐慌心情平复下来,一种镇静剂而已。天知道他们会怎么把这些碘盐都消耗掉,碘和盐,吃多了对人体都有害。

      危机时刻的应急管理具有信息不足、时间紧迫、潜在损失、人群复杂(因此结果未知)等特征,关键还是人,决策者是人,影响者也是人,是人,就有心理学问题,为此需要从更广阔的背景来认识一种谣言现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谣言的流通过程,拥有“网上长城”的国内政府,应该能够迅速及时地发现谣言,达到停止谣言,停息盲动的效果。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再好的应急管理也是马后炮,水中月,效果有限。止谣的关键在于时效和普及。

      有道是,谣言有因赖情境,谣言成灾因恐慌;恐慌发展有规律,消除恐慌靠沟通。

 

儿童也是恐慌的易感群体,所以需要老师的陪伴。



解析日本大地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423625.html

上一篇:看日本的民族性
下一篇:日本不慌中美慌
收藏 IP: 139.78.66.*| 热度|

12 孙平 刘庆丰 赫英 杨月琴 任秀红 吴小丁 葛肖虹 吴明火 xiaxiaoxue86 zzjtcm hangzhou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