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再说教育分层次 精选

已有 5700 次阅读 2011-2-20 13:20 |个人分类:工程教育|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education

再说教育分层次

前面我分析的工程教育的三个层次:工程、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这一次在达拉斯举办的ABET培训课(219日,达拉斯机场附近的Embassy Suite酒店)上,得到了一次验证观点的机会,非常有趣,这里分享。

这一次是ABET有限公司(美国教育评估是私营的,因此比较公平)组织的单日培训活动,一共有55位教授参加,从社区学院到MIT,从土耳其到明尼苏达,什么人都有。因为是成人教育,所以不能像学生那样长时间地上课(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ABET评估的学习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练习,讨论和研讨。在分析ABET评估的流程时,有一节对评估标准的讨论。培训老师列举了6类学生培养目标:

1.              有效沟通的能力;

2.              对终身学习需要的认识和能力;

3.              对解决方案之全球和社会影响的广泛教育;

4.              对多样性的尊重;

5.              对当代问题的知识;

6.              对质量、时效、和连续改进的承诺。

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自行独立提出一套评估准则,按照每一桌(本来就是按照工程、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进行的分桌落座的),汇总起来,看大家提出最常见的标准,最后归入上述哪一类。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每一桌的观点经过汇总之后,都代表了该领域的共同意见,其实就是每一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这里分别论述。

首先是工程类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参加FE(工程基础考试,是职业工程师制度的入门考试,标准化考试)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次学生对学生组织或职业协会的参与(代表Leadership之锻炼),第三是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也很重要。综合下来,工程类教授认为第2类目标最重要。

其次是工程技术类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按时完成项目,完全遵照规范和对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当是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不是我们桌的意见,却和我们桌的选择相同。也就是说,我们工程技术类教授,都一致认为上述第6类应当是学生的培养目标,这是符合未来学生当好技术员的预期的。

最后是应用科学类教授的观点,我在《工程教育三层次》中指出了,那些憎恨数理化,而又想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可以到应用科学去接受教育,将来可以从事一些消防管理、火场调查、灭火技术等工作。所以应用科学类教授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写作中很少语法错误,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也就是说,第1类目标是应用科学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他们可以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比工程师或技术员具有更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因此有可能达到更高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数理化不通,但他们懂得读人,因此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成功得很。

那么,我提的目标是什么?不好意思,我每一条都认可,分别为每一类提了一条标准,因为我是工程领域毕业,去年在应用科学领域教书,现在在工程技术领域教书。所以,我对上述目标都认可,反而是别人的答案,让我突然意识到差别,这就是教育分层次的目标。个人的潜力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个不善数字的人,是接受不了工程教育的。一个喜欢理论思考的人,是不喜欢动手实践的(工程技术类)。如果不注意到学生的性向或资质,盲目培养,是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的行为,这可能就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主要问题吧。

那么中美工程教育有什么差距呢?美国的工程教育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当年的同学,在公司打工78年,摸清行业秘密之后,纷纷独立,或自己开业,或成为原有公司的合伙人,这是因为他们有持续学习、独立实践的能力。所以,工程教育的目标是让他们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是需要通过FE考试的检验的,因此在校学生的FE通过率很高。工程技术类教育的毕业生,大多是公司的中层干部,很少有独立开业的,只能依赖大公司生存,只有10%的在校学生可以通过FE考试。而应用科学的毕业生,很多从事管理位置,虽然不懂数字(根本不敢考FE),但懂人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搞行政管理的也不少。

相比之下,由于我国的工程教育没有培养协作的能力(例如,我的4年本科教育,从未与别人合作完成Group Project),我国的国营制度限制小企业的发展(凡是盈利好的领域,都是国营资本垄断把持的地方,与民争利,是国内制度的最大问题,因为没有节制),另外,我国的工程师考试制度,也比美国标准低,所以我国的工程教育相当于美国的工程技术教育,不重视独立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问题,只看完成任务,只知道灌输数理化,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合格的工程师教育。美国工程师可以开创标准,引导产业,而中国工程师不能,其实还是教育制度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工程师当作螺丝钉来培养,怎么会有美国工程师的协作精神和闯劲呢?我们把那些对数字很感冒的人也当作工程师培养,所以这些人要逃离工科了,因为有关方面看走眼了,没有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培养目标。

中国教育领域的问题,因为是学生的买方市场,因此还不很显著。等国内教育继续扩张,学生来源不足,成为(大学的)卖方市场之时,美国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才能够显现。这时候,如果不能提供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育(即以人为本),那么就是该大学走向衰败之时了,民办大学教育已经感受到这股寒流了。

有道是,工程教育分层次,以人为本重资质,分工协作产效率,目标明确得质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414816.html

上一篇:学生是一种产品
下一篇:说说IPAD之教育效果
收藏 IP: 74.195.250.*| 热度|

9 杨月琴 王晓明 齐霁 吴景鹏 于锋 姜洪洲 百姓 周永胜 佟冬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