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

已有 1265 次阅读 2024-8-28 22:59 |个人分类:风光过眼|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公园前三世纪初,燕昭王遣将抵御东胡,设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五郡,其中右北平部分地区、辽西和辽东在现在的辽宁。秦始皇东巡是在渤海之滨现在的葫芦岛建行宫,并被汉朝沿用。秦汉一统时,在辽宁开疆建郡。汉初在松辽平原及辽宁北部还生活着夫余人,并不断向外扩张。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1.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2.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3.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4.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5.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6.jpg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复原模型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7.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8.jpg

 

汉魏之际,高句丽占辽东山地。辽宁境内有东胡支系乌桓辽东、辽西、北右平三郡联盟据辽西,辽东太守公孙度及其儿孙在189-238年据辽东,后都被曹魏所代。两晋时期,东胡族系的慕容鲜卑入居住辽西,294年定都“棘城”,相继在342年龙城(今朝阳)建国前燕、350年进军中原,370年灭于前秦。384年复国为后燕,退保辽西。409年后燕北汉人冯跋建北燕取代,436年北燕亡。南北朝时,高句丽占辽东。在辽西,436年拓跋鲜卑建北魏,后有东魏和北齐。在“三燕”龙城置营州,北接契丹,东邻高句丽,为北部重镇。佛教向东传播。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09.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0.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1.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2.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3.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4.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5.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6.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7.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8.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19.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0.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1.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2.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3.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4.jpg

 

隋唐一统后,地接幽燕的辽宁为经营东部前沿,各族交易互市,为中原通往东北的枢纽。营州仍是边关重镇,还是丝绸之路东端重要中转站,突厥、高句丽、契丹等族的交易地。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5.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6.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7.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8.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29.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0.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1.jpg 

唐代男石俑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2.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3.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4.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5.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6.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7.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8.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39.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40.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41.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42.jpg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秦汉魏晋隋唐43.jpg

 

 

沈阳市博物馆之清宫家具

 

沈阳市博物馆之珐琅器

 

沈阳市博物馆之青花瓷器

 

沈阳市博物馆之时光

 

沈阳辽宁博物馆之晋国六百年展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东京富士美术馆西方绘画展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明清玉器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元代青花瓷器

 

沈阳北陵夜色一瞥

 

沈阳乘低空电动飞机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新石器时代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与夏为伍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之商鼎周彝

 

沈阳小南教堂

 

沈阳大帅府历代枕头展

 

沈阳故宫历代精品瓷器展

 

沈阳故宫西洋钟表展

 

沈阳某宾馆內青年湖夜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48593.html

上一篇:教师的三种作用
下一篇:成都纪行2023
收藏 IP: 58.237.90.*| 热度|

4 杨卫东 郑永军 杨正瓴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