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看到有图书馆同行分享的两张图片。两排书架中间有一台设备,我之前没有见过,比图书盘点机器人要大不少。看补充介绍,才知道那是图书上架设备。其中有张图是有工作人员在旁边,手臂交叉在胸前,眼睛似乎在监视设备运行情况。由此看来,图书整架工作,也可以有信息技术设备分担了。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设备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且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新建成的图书馆(或升级改造的图书馆)采用的新设备越来越多。门禁系统、自助存包柜、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扫描……除此之外,图书馆业务管理集成系统也在快速变革中。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不同程度地信息化智能化。对于图书馆用户来说,图书馆员会什么?或者说可以提供什么服务,越来越模糊了。图书馆员实际上人数也确实是减少了,很多馆真的是很难见到或者根本见不到图书馆员(见到的可能是保洁、保安或业务外包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图书馆员应该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也是十二分困惑的。我自身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高校图书馆员,我的职业生涯中,实际上是一直在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而且可以说是“狗熊掰棒子”式的,样样疏松。为何?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年年要有“新”东西,得“与时俱进”。当前,图书馆员岗位很少能够像传统图书馆那样,一个岗位(比如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日复一年、年复一年地连续干若干年。
早些年,许多图书馆编过“应知应会”,进行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当前这块工作越来越难做,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图书馆,所履行的职责不同,具体的业务及业务能力要求亦大不同。同一个馆,岗位构成亦是越来越复杂的。“图书馆+”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比如有的是图书馆和信息化部门在一起,有的是图书馆和综合档案馆在一起,有的是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等N馆合一。公共图书馆,有其是大中型公共图书馆,情况更为复杂,有部分岗位要求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有部分岗位基本不需要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但同样是馆内重要岗位)。
图谋博客2010年7月曾编辑过“应知应会图书馆知识简明问答”,是在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员应知应会知识问答》基础上编撰,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及图书馆用户参考。之后,我曾想过“更新”,但我觉得很难,放弃了。为什么会觉得“很难”?粗略可以从两个方面体会。其一,这些年图书馆员应知应会、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丛书、图书馆业务案例图书,其实有出版一些,我实际浏览过一些,我认为大多数效果并不理想,市场反响也是一般的。原因何在?因为实在难引起共鸣,或者说真的很难“学以致用”。其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距离图书馆从业人员愈来愈远,早年图书馆业界、学界、教育界联系更为紧密,当前越来越“生分”了,各行其是。部分学院派也曾寄希望于“连结“或“联通”,对案例也曾寄予了厚望。实践中,评价机制出了问题。许多“案例“,更多的也只是出“成果”,并未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为稀缺。有位专业期刊人为之感慨:“更有趣的是,学界的人业界的人并不总是很多交流,即便交流,也不是很正式交流,甚至不会谈到学界业界两张皮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双方不满意,就打期刊的耳光。这就是现实。”
图书馆员应该会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深根固柢,不宜“无凭无据”。变与不变,不宜过于随意随性。较为理想的状态或许是:一方面是图书馆员该知道自己应该会什么;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用户知道图书馆员会什么(想到、用到、得到)。可谓任重道远,来日方长。
延伸阅读:
图谋.应知应会图书馆知识简明问答.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46597.html
2010-7-23 09:28
图谋按:本文在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员应知应会知识问答》基础上编撰,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及图书馆用户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