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为何要提知识分子观 精选

已有 4354 次阅读 2007-11-4 15:55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的文章《我的知识分子观》发布后,引起了不少老师的讨论,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观点值得学习,如全珉老师的大作《再谈知识分子》和周旭先生的大作《我们可不可以不需要知识分子》。

我个人倾向于同意周旭先生的观点一些,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就中国目前而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团体客观存在。这个团体的平均知识水平远高于其他团体,他们认识世界和适应世界的方式同其他群体有明显的不同。有可能在50年后,大家的平均水平变得一致而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知识分子,然而我相信20年内,无论我们怎么去定义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和这个群体遭遇的尴尬是客观存在,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和回避的。

那么我写拙文《我的知识分子观》的目的,其实是两个:一是尽量清楚的定义好知识分子,这个清楚必须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识别性;二是尽量避免知识分子遭遇到的尴尬。

为什么定义好知识分子如此重要?实际上,知识分子遭遇到的尴尬,有一定程度是定义不恰当引起的。一个好的人群定义,应该是三个问题就能把这个人从人堆里找出来,否则就会引起曲解和遗漏。以前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实际上没有一个根本的判别标准。“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中产阶级的主体。”这样的定义,就有点麻烦。谁都可以说自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谁都可以说对方没有社会责任感,所以,道德层面的东西,不应该放在定义里而应该放在行为规范里。如果道德层面的东西放在定义里,就跟科学里参杂了文化和政治,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知识分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定义模糊。文人相轻自古皆然,然而轻来轻去大家还都是文人。定义的模糊使得大家认为,知识分子就该是高、大、全,是优秀的,是伟大的,是高尚的。然而什么是高、大、全;什么是优秀,什么是高大?谁都可以这么自我认知,谁也都可以推翻别人的自我认知矛盾就出来了。所以我强调,应该用一个很明确的定义界定知识分子,用我的分法两个问题就可以找出来了:第一,您的学历?第二,您从事的工作?十分简便,绝不会多,也绝不会漏。至于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他的行为不见得符合知识分子的规范,这是另外的问题。有人说这个定义里很多人根本不配谈知识分子,但是博士里博导里也有不合格的不是?应该他们不合格就认为他们不是博士,那就没有任何标准可言了。

由此引出为什么要有知识分子的行为规范。我们讲知识分子的责任,讲知识分子的道德,这些东西可以讲,但只讲这些东西的问题是,这些道德层面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标准和可操作性。事实上,中国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我们总不能虚一辈子,也不能永远虚下去。所以,知识分子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这个价值观是由行为规范体现出来的。所以,符合知识分子条件的人,不见得其行为符合规范,这个时间应该做的是帮助教育。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行为规范,那么你说你做的对,我说我做的对,所以知识分子的自戕就出来了。至于同一个行为规范有不同的行为模式,这十分正常。此外,我所列的20条是否就是应该知识分子的行为规范,显然不是这样,这需要大家的讨论、实践。但是在知识分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并且将继续存在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大家才能各安其事而不是互相指责。我们今天将文化建设,在全民文化建设之前,知识分子是否应该首先建设好自己的文化呢?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

1、  对知识分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2、  知识分子首先是普通公民,不应该对知识分子施加不应有的要求,知识分子也不能享受特权;

3、  知识分子的工作是基于社会分工出现的,不能特殊化和神化,也不能妖魔化;

4、  现阶段知识分子应该对自己有一些高于普通人的要求和责任感,但这种要求和责任感是来自于知识分子自己的,不应该是外界强加的,同时,也不应该以是否有这种责任感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知识分子;

5、  知识分子应该有比较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价值观是体现在行为规范之中,这种价值观,我比较同意Lix先生在回复中提到的“八字真言”:“知:矢口也,心直口快。识,言之有物。因不掌权,可以带点八卦也。”

6、  对不符合行为规范的知识分子,应该孤立和教育,但首先是应该有一个得到最大限度共识的行为规范;

谨以此文,与关注此话题的诸公共同探讨,向大家学习!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0237.html

上一篇:“有病”的根源
下一篇:吃辣椒与心理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