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吃辣椒与心理学

已有 6097 次阅读 2007-11-4 16:36 |个人分类:心外有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张莹老师问道,“有的人一吃辣椒就吃不下饭,有的人不吃辣椒就吃不下饭。怎么看待对立的两种健康心理。”

这个问题很好,可能反映出心理学遭遇到的另一种尴尬,大家倾向于把心理过程看成纯粹的“心理”过程,而不是物质过程。

“物质决定意识”这句话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意识也是一种物质,因为产生意识的基础是纯粹物质的。这甚至都与哲学无关。石头不会产生意识,因为石头没有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有人认为,如果一个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是可能产生意识的,这个观点不错,确有此可能,但是一个足够复杂的系统难道就不是物质了?人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大脑神经元系统之间的连接、传递、放大等机制产生的,所以说意识是物质的。认为心理过程是纯粹“心理”的过程,这种看法是不客观的,十分危险,甚至根本是唯心的。(我这里的分析不涉及主义。唯物主义的问题适当的时候我会谈,到时候会写《纯粹实证批判》)

 

下面谈谈吃辣椒与心理学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排除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人因为先天的体质问题无法吃辣椒,比如呼吸系统有疾患,一吃辣椒就咳嗽,这种情况跟心理无关,是器质性的。这种情况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而其他人从理论上都是可以吃辣椒的。

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没有人天生下来就会吃辣椒。四川重庆几乎人人都会吃辣椒(但也有不吃辣的),但是四川重庆的幼儿也是不能吃辣椒的,一吃就哭。如果在外面吃,菜中都有辣椒,父母的做法一般是找来一杯开水,把菜在开水里洗一洗再给小孩子吃。其实菜中还是含有辣味,但是浓度比较低,孩子能接受了。

孩子从低浓度的辣味吃起,到十分喜爱吃辣椒,经历了三个心理过程,适应、阈限提高和成瘾。

适应是指,一个人由于反复接受某种刺激,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变得习惯;阈限则指一个人能够察觉出某种刺激的最小程度(不是严格的心理学定义,但意思是没有问题的)。适应必然导致阈限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您去参加花展,一进门就闻见花香,这个时候您对花香的阈限是比较低的;而您在花展中呆了十分钟后,发现自己闻不见花香了,这个时候就是人适应了环境,阈限提高了。适应和阈限的产生是基于人对环境的适应。当人所处的环境改变后,为防止受伤害,某些方面的阈限都比较低,这样可以迅速察觉环境的异样之处以做出行动(比如环境中有有害气体);而人在环境中呆久之后,确认环境不具有伤害性,于是就“适应”了,阈限提高。为何要提高阈限呢?因为人在不适应的环境中,总是处于应激状态,这个时候各项生理指标都十分高,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肾上腺分泌过多,等等,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身体将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在确认环境安全之后,就要把生理指标降到正常水平,于是,对“花香”闻而不见了。

还有一个心理现象大家平时都会遇到,即明适应和暗适应的问题。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呆了很久,突然走到阳光里,肯定适应不了,他的做法通常是把眼眯上,等过一会适应了,再把眼睛睁开;同样,一个人从亮处走到黑暗的房子里,一开始他什么也看不到,而过一会,他渐渐的能够看到东西了。这其中的机制,绝不是什么唯心和“意识”的作用,而是眼睛中的某些感光细胞发生变化。一种细胞在黑暗的环境特别多,另一种细胞在明亮的环境特别多,当环境突然改变时,细胞成分来不及改变,所以一时很难受看不见东西,但当细胞成分调整后,人就适应了。其中的机制比较复杂,我准备在另外的文章中配图介绍。

而成瘾则是对成瘾物质的适应而提高了阈限。“瘾”大家都很清楚,不再多说。成瘾物质可以是巧克力、烟、辣椒、酒、咖啡、茶叶甚至毒品。成瘾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某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促使神经系统中某些成分水平提高,从而使人精神亢奋、消除疲劳或焦虑,乃至产生幻觉。而对成瘾物质的频繁使用则必然伴随阈限提高。以烟为例,一开始抽烟,很少有觉得十分好抽的,呛死人了,然后多抽几次,觉得解乏、解困、还让人飘飘欲仙呢(为什么一开始觉得不好抽还抽,这其中有社会心理机制,以后的文章中详谈),而抽着抽着,发现烟瘾越来越大(阈限提高了!),一开始一天2支,到后来一天要抽一包了。这就是神经系统对烟中的某些物质适应了之后,阈限提高,而变得必须增加浓度(频繁度)才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满意”了。吸毒的总是越吸瘾越大,其实和抽烟是完全相同的机理,只不过烟对身体的伤害远小于毒品罢了。

那么吃辣椒也是完全一样的。辣椒中有一种刺激物质,这种刺激物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并且刺激神经系统,吃多了就会成瘾,不吃觉得不舒服,同时变得“能吃辣”,但从未吃过辣椒的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没吸过毒的人都不会有瘾,吸过的都欲罢不能,辣椒也一样,多吃几次,就不怕辣了适应了,阈限提高,同时,不吃不舒服--上瘾了;而那些从来没有吃过辣椒的人,他不会觉得辣椒好吃,第一次吃辣椒时也会产生不好的体验。

此外,辣椒对胃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第一次吃,肯定会觉得胃里象火烧,但吃得多了,胃对普通程度的辣适应了,吃微辣的东西就不会觉得难受了。当然胃不会“喜欢吃辣”,胃能做的就是“不反抗吃辣”。

所以,除开少部分肯定不能吃辣椒的人之外,绝大部分的人是可以慢慢的吃些辣椒的,关键在于,不能一下子吃太辣,吃太辣了他的生理机制接受不了,而如果他慢慢的先吃一些有点辣的东西,适应了之后就能吃辣了。很多外地人到四川,本来是不吃辣的,慢慢的也能吃辣了;而我现在回重庆,吃饭照样会被辣得够呛,就是这样的道理。

人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而且是可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的;包括最难解释的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为何有不同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虽然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然而决不能把意识和心理现象看成虚无的、随意产生的、不客观的东西。生活中太多太多的现象还没有得到解释,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四种力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没有得到解释,难道宇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

过分纠缠于“物质”和“意识”,是对意识的曲解,是不科学的。对自己知道的东西的态度并不重要,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中国科学面临的普通尴尬,我在《心理学遇到的若干尴尬问题-4》中已经提过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0238.html

上一篇:为何要提知识分子观
下一篇:一部分与所有人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