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爆炸后全国性危化品安全大检查作用将几何?
150828 李健
最近计划去几家企业,结果对方都失约,原因是正危化品安全大检查,忙得不可开交。这与8.12天津大爆炸(截至27日145死28失联)后国务院安委会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有关。
每次重特大事故后,我国都常规性地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如2013年11.22青岛爆炸(62死136伤)后的“关于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2014年8.2昆山爆炸(146死95伤)后的“关于深刻吸取江苏省昆山市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
安全大检查的目的无疑是想预防事故,它是因发生了严重事故后所采取的行动,具有事故牵动、末端治理的特点。其作用如何,值得商榷。2013年青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开始查输油管线,此类事故短期内虽没有再现,但2014年又冒出来昆山“粉尘爆炸”,就又开始查涉粉尘场所。。。接着2015年天津“危化品仓库爆炸”。。。。。。真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人疲于救火式应战。说不定哪天,又会有另外类型的、未大检查过的事故发生(这个话不该说)。
事故致因有普遍规律可循,只有科学地认识其本质,才能科学地预防事故,而不管其是输油管线、粉尘还是危化品仓库等类型的事故。
重特大事故是未遂事件、小事故累积的结果
重特大事故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它是由若干起未遂事件、小事故累积的结果,这一点早被国际上公认的海因里希(Heinrich)法则、博德(Frank Bird)法则所证明(如图1,这里不做深入表述)。天津爆炸肯定也如此,尽管要等调查结论。轰轰烈烈的短期大检查解决不了长期的、隐藏深处的“未遂事件、小事故”,这是必然的结论。遏制重特大事故,只有从日常细节管理入手,消除未按安全程序操作之类的违章、重视泄漏但尚未酿成事故之类的事件、重视小火灾、中毒致伤之类的小事故,而不要坐等其累积、演变成爆炸之类大事故。
图1:Heinrich、Bird安全累积原理图
一个著名的案例,前些年英国BP公司的广东珠海PTA项目,BP总部代表在现场检查时,发现一施工工地的工人在焊接作业时,安全措施不到位、焊花飞溅,于是勒令停工、全面整改、查找分析原因,对数百名工人重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全面停工时间长达13天,为此BP公司因延期损失了1.2亿元!仅因焊接作业未达安全标准、并没有酿成事故(未遂事件),BP就如此大动干戈,我国企业未必都能想得通。
预防事故的根本是要解决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问题
预防事故(无论何种类型的),首先要科学总结事故致因,探究其本质规律。事故致因弄“科学”了,相反方向的预防事故也就“科学”了。科学网傅贵教授的事故预防路线(2-4模型)(图2),“组织控制其组织行为主要是控制组织的安全文化和管理体系。良好的安全文化和管理体系产生员工安全的习惯性行为,安全的习惯性行为产生安全的操作动作和安全的物态,即安全业绩,最后产生收益。所以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质量对组织预防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2:事故预防路线(傅贵2-4模型)
2-4模型所基于的理论根据是组织行为学原理,它完善和发展了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勾画出了事故预防路线,是企业实用的事故预防工具(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际安全管理最佳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国际安全标杆企业美国杜邦公司一位管理者对8·2昆山爆炸事故的评价~“要想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前期靠运气,后面必须靠长期的管理和文化才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事故预防。前篇文章提到的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的观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PSM,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首先应“创建并保持过程安全文化”,成为“全体成员创造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融入“该集体的价值系统”。过程安全管理系统的失效往往与文化的缺失脱不了干系,如不重视过程安全、缺乏对过程安全的忧患意识、忽视安全事故苗头及依靠管理来识别危险并由其决定采取哪种措施等。更为深刻的是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的观点~“在你的工厂中做你所能做的来避免事故”,这从另个角度证明了“安全大检查”并不能解决每家企业所有的安全运行问题,“安全管理”没有普遍适用的答案。
督察组刚走,这边就炸了
8月22日山东润兴化工分离器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死9伤,可省安全生产督察组21日刚刚离开。。。。。。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Safety Management—A Behavior-based Approach to Accident Prevention,傅贵 著
2、《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Guidelines for Risk Based Process Safety,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编著
相关:
150813 天津爆炸~“翻版”事故为何接连不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03722&do=blog&id=91274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