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有标准为何执行不下去?—再谈化粪池安全

已有 4725 次阅读 2014-2-26 16:42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标准, 化粪池安全


有标准为何执行不下去?——再谈化粪池安全

140226  李健  

 

近些年,我国化粪池爆炸事件层出不穷,已严重危及城市公共安全和民生安全。

查阅了一下,我国化粪池并不缺安全标准。早在2012年,国家住建部、国家安监总局就组织行业技术专家,共同起草制定了《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要求》,同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城镇给排水)联合发布了这一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28888-2012),并确定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该监测技术可将城镇毒害、可燃、易燃气体通过气体传感器作为探测仪核心部件,依托公网GSM,利用GPRS数据业务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实现实时无线远程在线监控,达到自动预警、自动抽排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消除安全隐患。

标准出台前后,重庆作为全国示范平台,先期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对已安装的3000多台设备进行采集数据和检测报警都得到实时控制与处理,有效地控制了气体爆炸与中毒事故的发生。据国家城镇给排水标准委主任张大群介绍,这项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属先进

为在全国推广这项既安全又环保的新技术,2012年此项技术被列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科技推广项目与示范工程”和“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市政学会也于2012年6月组织全国各地市政行业协会、市政管理局、住建局、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在青岛举办了“城市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与管理创新研讨会”。

 


看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已意识到解决化粪池、下水道安全隐患问题迫在眉睫。但为什么“戴了这么多花环”(推广示范、科技支撑)的技术项目,国际上也属先进的国家标准,却执行不下去?

 

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排除城市地下‘隐形炸弹’”的文章,笔者摘要总结了有如下几个原因(引号部分为原文引用):

1、有了国家标准,但缺乏保障标准执行的完善支撑体系。

“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并不意味着污水管网所带来的城市安全隐患就会自动解除。先进技术和国家标准有了,但地下建设长期滞后积累的欠账太多、现有的财政投入体系又不完善等,因此这一重大城市安全隐患难题可能依然难以得到解决。”

2、下水道、化粪池属地下工程,是“看不见”的政绩。

“地面高楼林立、道路拓宽、城市扩大,下水道却无人修理,这些看不见的政绩谁都不愿投。城镇化不是‘面子’工程,要真正务实地做‘里子’工作。城市地下建设工程虽然是看不见的政绩工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3、地方实施财力有限,必须要有中央财政的支持。

“仅就试点的重庆来说,全市4万座化粪池需要投入30个亿,实非当地财力所能解决。财力不雄厚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国家层面应给予适当补贴,这个推广就好推动了。”

4、国家给钱了(可能没说明白),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中没用到安全监测改造上。

“2011年5月,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出台的《“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划拨支持污水管网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已经包含了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经费,只是没有单列出来。而在地方政府的实际操作中,这部分钱也往往没有用到安全监控上。”

5、投资与回报、总体拥有成本等理念问题,只看短期投入大,不看长远效益,安装监测系统的反而比不安装的可节约支出。

“以10年为限,污水管网、化粪池安装安全监控预警系统比不安装节约财政支出31.3万元。一座化粪池若按300立方米计,市场行情每次清掏的费用为2.4万元,按要求,每个化粪池每年至少要清掏两次以上,所需的费用为4.8万元,10年每个化粪池的清掏费用就需要48万元。若在化粪池安装上安全监控预警系统,10年只需清淘3到4次,清淘费用为7.2万元,另加上监控设备费用6万元与10年的运行费用3.5万元,合计16.7万元。”所以从长远效益看,是节约财政支出的。

 

另外,从《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要求》(GB/T 28888-2012)作为国家标准的分类看,它还只是个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按照这样的解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本来就财力紧张,做了也没什么政绩,“不做”更有了借口!

看来,要解决小小化粪池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关:

引爆化粪池的真正导火索不是鞭炮(140208

武汉道路爆炸“打了苍蝇,老虎还打吗”(140222

监管和科普都该重视了!——又一起孩子因放鞭引爆化粪池身亡(1402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771211.html

上一篇:学习美国对道路小坑洞的管理
下一篇:NASA公布太空俯瞰中国雾霾照
收藏 IP: 60.19.135.*| 热度|

3 尤明庆 辛晓十 毕鹏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