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零排放”、“废水零排放”多么漂亮的光环,多么有诱惑力的字眼,这也必然成为一些公司为了开拓市场而招摇过市的招牌。而这些光环与招牌,对缺乏全面环境方面知识的决策者,往往能起到误导,甚至好大喜功的冲动。
其实这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存在有万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也不可能真的存在所谓的“废水零排放”,“污染零排放”的工业。
最近到了一个海边城市的工业园,二年前媒体上广泛宣传,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建设一座“废水零排放”的工业园。我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宣传的口号不能替代脚踏实地的实践。建设工业园,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在工业园投资办厂,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作为工业园,则必须尽量做到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真的要做到所谓废水的“零排放”,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目前通用的所谓要实现“废水零排放”的路径基本是清楚的,常用的水处理工艺为废水预处理,然后,通过反渗透浓缩,再采用各种蒸发的工艺,将废水中的溶解物,包括无机盐,全部蒸发成盐,水再通过冷凝水而回收利用。从这里看,好象没有废水排放了,但浓缩蒸发过程所需消耗的大量电能,在这些电能的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污染呢?最后蒸发出来的产物——污盐如何最终处置呢?为了“废水零排放”,而产生的高额的废水处理处置成本,客户愿意接收与承担吗?
二年以后,我刚好到这个离海不远,离广州也有数百公里之遥的县级市出差,很自然,就想到了二年前曾经轰轰烈烈宣传的“废水零排放”工业园。我让接待我的朋友,专门开车去那个工业园转了一圈。我那朋友听我要去看那个工业园,就跟我讲不知道有多少当地小老板的钱被那个工业园给套住了。投资那个工业园,也就相当于“众筹”的味道,股东很多,由于搞了“废水零排放”,使得废水的处理成本大幅上升,这样工业园能引进来的企业就很少,因为成本的原因,不少原来在当地开厂的老板,并没有象当初想像地那样全部迁入工业园,不少人舍近求远地跑到江西等地去办厂。工业园内也有几个厂,“废水的零排放”系统也投产运行过,但蒸发出的杂盐,到目前还没有出处,这些盐都堆放在专门建设的仓库里,越积越多,这也不是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我的车在那个工业园走了一圈,工业园冷冷静静,宽阔的路面上,几乎没有行人,当初为工业园配套的一些商店,餐饮等生活设施,绝大部分也人去楼空。最近,又听到一个更不好的消息,搞“零排放”的废水处理厂,为了多赚钱,居然偷排含第一类污染物重金属的废水,被环保与公安捉个正着,二个相关的负责人被叮当入狱。
时髦的“零排放”,首先忽悠了当地某些好大喜功的官员,在官员的组织下,一批抱着既有漂亮的“零排放”的环保光环,又有可能发大财梦想的小老板,筹集了当地大量的民间资本,建设了这座当初外表富丽堂皇的工业园。媒体报导与宣传,官员捞到了异地升迁的资本,狂热过后,经济规律必然回归,极高的运行成本,肯定吸引不了真正的工厂投资者,只能留给当地一地鸡毛。
若在水源保护地,要想搞工业,必须实现“零排放”,以确保水源的安全。其实,按照国家的环评要求,在水源保护地,就不应该允许建设有潜在污染的工厂,即使承诺“零排放”,也不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但对于建设在离海边不远的工业园,或排污口后再也没有取水口的工业园,也要求处理出水的盐必须脱除,或要求废水的“零排放”,就是不顾经济规律的烧钱行为,也是没有真正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想一想也知道,正常海水的含盐3%,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废水,就要进入大海了,其中含有少量的盐,对海水的盐含量会有影响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