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被误解的医疗行为与急救措施
李连达李贻奎
有些医疗急救措施的视频或照片网上传播,造成误解,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甚至成为社会事件。应该认真了解事实、慎做结论,不可仅凭一张照片或视频,再加上文字渲染,而误解为严重事件。
例如:
1、产妇难产或新生儿脐带绕颈,可致新生儿窒息。此时助产士或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会倒提新生儿双脚,头朝下、脚朝上、猛拍背部,使新生儿肺内及口鼻中的羊水流出,清理呼吸道,并给以强刺激使之“哇哇哭叫”,肺泡扩张,恢复呼吸。这个急救过程的照片或视频上网,群众会误认为医生“竟对新生儿下此毒手!”。如果新生儿窒息过于严重,抢救失败,那么医生、助产士便被会误认为“杀人犯”。
2、产妇生产过程中痔疮出血,紧急缝扎出血点,止血处理的视频或照片上网,会被误认为“缝肛门”。产程中会阴撕裂或侧切后,需要缝合伤口,又易被误认为“缝阴道”,都可成为医生助产士的“罪证”。
3、儿童野外游泳溺水,在没有任何急救设备的情况下,抢救者常分两步急救,首先是倒提儿童,猛拍后背,使肺内之水流出,(如果体重大,不能倒提者,可使之俯卧在地,将腹部垫高,再猛拍后背),这个过程的视频或照片上网,易被误认是迫害儿童。第二步急救则是人工呼吸双手挤压胸部或口对口呼吸,如溺水者是女性,照片上网易被误认为性骚扰。
4、全身麻醉的大手术,术后一定时间,医护人员为了判断病人是否恢复意识,对刺激有无反应,可轻轻拍打面部。或是为了刺激病人早些恢复意识,也可较重拍打面部。这个过程的视频或照片上网,很易被认为“医务人员狂搧病人耳光”。
5、在癫痫发作(羊痫风)时,为了预防咬伤舌部,或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而窒息,常用压舌板置于口中,如在院外没有急救设备,可用木棒横放口中。视频或照片上网,很像是特务给革命者上刑,误认医务人员是“暴徒”。
6、狂躁型精神病人,有杀人或自残倾向时,在医院需用束缚带(或衣服),加以束缚保护。在院外无此设备时,紧急情况下可用布带或绳子加以束缚,以保病人及周围人群的安全。此视频照片上网,更易误认为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弱者“施暴”,很易引起公愤。
7、当心脏病人心跳骤停时,需要心脏复苏,拍击心前区,甚至用除颤器“电击”病人。外行人见此情况,易误认为“医生如此野蛮?!手打不解恨,还给病人过电!”。
8、儿童不小心将花生米、糖豆、果冻,甚至玻璃球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几分钟即可死亡。如在医院内,可立即用气管镜取出异物,恢复呼吸。若在极短的时间内不能取出异物,则需立即手术,切开气管,插入插管,先救命,然后再取出异物,缝合伤口。但若发生在家里、游乐场、飞机、火车、汽车上,没有急救设备,又不能在5分钟内送到医院急救室。那么,唯一救命措施就是用水果刀或其他刀具,立即切开颈部气管,再用塑料管、橡胶管或任何细管插入气管内,维持呼吸,再尽快送到医院作正规处理。但是这种抢救过程的视频或照片上网,极易被误认为是“凶手杀人”,特别是抢救失败,患者死亡,更易误判抢救者是“杀人犯”,而且是“罪证确凿”。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在医疗措施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易被误解,尤其是静态的照片,更易造成“真凭实据”的误解。因此,对于这类“事件”的判断,必须慎重。首先应该查清事实,是善意的医疗行为急救措施?还是恶意的暴行迫害?不能仅凭照片或视频加上一些文字渲染,误做结论,引起民愤,甚至成为群体事件。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应该:①加强科普宣传。②改善医患关系,增强互相信任。③新闻报道要尊重事件、考虑后果,对社会负责。不要新闻炒作,危言耸听,夸大渲染,更不要恶化医患关系,激发社会事件。
(上述医疗急救措施,需由医务人员或有急救训练者操作。非医务人员且无急救训练者,应慎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