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大学里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精选

已有 14388 次阅读 2012-11-13 18: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标准, 好老师, 负责任的老师

最近几天,又有人开始讨论上课点名的事情了.有些博主似乎想告诉我们,他们是好老师,或者至少是负责的老师. 我并不赞同科学网成为"王牌卖瓜"的地方,因为谁知道效果如何呢? 更何况,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然而,好老师和负责任的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有必要谈谈. 这个博客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然而也代表了很多学生的看法, 期望有一些启发性, 也希望更多的人讨论这个标准.

首先说高中老师的要求. 高中课本都是有知识点的, 哪些需要熟悉,哪些只需要泛泛了解, 大纲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所以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大纲要求, 把每个知识点讲好,让学生听清楚. 能把问题讲述明白,就是好老师. 天天陪着学生,督促学生的,则算作负责任的老师.在很多情况下,好老师和负责任的老师合二为一. 学校评判老师的标准更简单,高考成绩好的就是好老师,成绩不好但是很努力的,最多算负责任的老师. 

大学则不同. 大学无统一的教材, 无统一大纲, 无统一要求, 大学的知识点能多能少,能深能浅.大学是完全开放的, 能够把问题讲述到哪个层次,就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水平. 所以好老师和负责任的老师的标准就差别大了. 

负责任的老师大抵如此: 他们应该把某本教材的重点基本都讲明白, 应该认真备课,应该认真写板书,还有应该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 能够做到这几点,则算负责任的老师了.这个标准,用在高中,则应该是好老师和负责任的老师兼备. 这样的老师基本只要求懂一门课就可以了,不需要懂得很多东西. 负责任的老师最多教学生知识,如何做题目.  

好老师的标准则完全不同: 好的老师不仅能够把每个学科的重点讲述明白,而且能够把这些知识的前因后果, 它的图像,它的应用, 它的缺点,还有它的影响等讲述明白. 这样的老师需要懂得很多东西,要有大量的积累,借用华罗庚的话,这样的老师应该要有一桶水,然后上课的时候才能舀一瓢水给学生. 所以好的老师可以教学生知识,更会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 这样的老师上课可能很难, projects可能会很多,但是学生受益很多. 

我有幸碰到了几位这样的老师. 我去中国科大读书,最早碰到的是向守平老师. 他和我们讲普通物理的时候把牛顿力学的思想讲述得非常清楚,把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讲述得非常清楚,把力学的影响讲述得非常清楚. 我是上了他的课,才知道大学应该如何学习. 我至今还记得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 "大学要多思考,而不是多做题目, 通过做题目可以学习到知识,但是永远也学习不到思考问题的方法". 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思考问题. 

我大学的高数老师顾新生也是一位这样的好老师. 在上高数的时候,他居然和我们讲了外积分的概念,以及它的应用. 也正是因为此,我后来在大学的时候才学习了拓扑学, 也知道它在物理中的应用. 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我总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我和很多人交流过,绝大部分人都反映,大学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积分的概念. 我庆幸自己刚开始学习微积分,就知道它不是唯一的,所以后来在学习拓扑学的时候思维很快就转变了过来. 

学生呼唤的是好老师,而不是负责任的老师. 做负责任的老师,只需要把心态放端正,心中有学生就可以了,但是好老师则需要用心教学,要应该天天努力学习. 最近有人讨论所谓的"教学性教授",我觉得一个教授,只教学,不做研究,最多能做负责任的老师,而好老师,则要求能够把很多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必须做研究. 有人支持教学性教授,我真的怀疑他们是否明白大学到底希望什么样的老师,把好老师和负责任的老师混淆了. 只有好老师,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所以只有好老师,才是中国大学最需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94-632203.html

上一篇:龚明物理自编习题(12)
下一篇:龚明物理自编习题(13)
收藏 IP: 76.186.216.*| 热度|

29 刘敏 罗帆 朱艳芳 王修慧 马春旺 张玉秀 吕喆 张鹏举 彭真明 彭渤 魏武 刘全慧 郭保华 李宇斌 邹谋炎 李志俊 孙学军 王涛 何士刚 张骥 于玉国 周小朋 郭桅 李斌 吕振超 fansg zhouguanghui zhangxuegang louiex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0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