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学生中有一种被称为“学霸”的人是被许多同学膜拜的,其实偶对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学霸”还不是很清楚,似乎不仅仅是指学习成绩特别好的那种,而是在学习上还有一股豁出去和“拼命”精神的那些人。不过要是说辽源五中三年级的宋同学是学霸,大概不会有人提出疑义。近日一条“学霸的暑假只是换个地方做卷子”的微博在网上被疯转。微博配有一张图片,在学校的电子屏幕上,赫然打着“最美学生三年级宋同学,暑假16天完成176套试卷,平均每天11套,令人折服!”的红字。
对此行为,网上也形成了两种声音,有人赞“该拼搏的年龄努力拼”、“有定力如此做题, 将来在其他事情上, 用上这样的定力, 定能成功”。有人则认为“又是一个做题机器”、“大好青春都浪费在了卷子里”。有网友表示: “其实现在学的很多东西长大都是用不到的, 像二次函数、化学方程式等。但在这些东西中丢了一分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用人生的前二十年学了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 这些东西却决定了一辈子!”也有网友觉得那些没别人努力的人, 就不要嘲讽努力的人。“学霸,再怎么死读书, 人家成绩就是比你好, 为自己懒惰找借口……这才是悲哀。”
其实,对宋同学偶不想批评,说实在的,现在能这样自觉学习的学生也不多,宋同学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16天做176套试卷这个事情中却可以看到,现在学校和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已经异化了,完全围绕着考试而不是知识。
考卷是干嘛用的?是考试用的。考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测试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正常情况下,学习了某一方面知识以后,用考试让教师和学生自己了解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哪些地方是还没有学会的,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和学。但不知从什么时候,通过考试却成了学习目的,教师为此而教,学生为此而学,于是,系统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知识点,生动的内容被拿来死记硬背,有血有肉的知识最后成为一些骨架和经脉。最后演变为教师很多时候是在讲试卷,学生则都是做试卷,直把那各种题型都弄得烂熟于心,做题变成条件反射为止。
当然,考试还有一个目的是选拔,把那些知识掌握得好的人选出来重点培养。现在却是选拔出一批会考试的人,那些考试技巧掌握得更好的人。便是教师,衡量他教得好不好也不是看他是不是能把知识用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看是不是能让学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于是会猜题的老师也被大家热捧,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把出题老师的想法揣摩出来。诚然,会考试的大多不会是太笨的人,但偶相信一定有不少因为痴迷于知识本身而忽视了考试训练的学生被淘汰出局了。便如真正的艺术家也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出一个作品,但一些工匠却能一天完成好几个作品,而我们的考试机制是一定会把艺术家淘汰的。即便是考试本身,也完全没有留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看到一道题要想一想这种判断对吗,给老师说起来那就是浪费时间,更别说要去想想是否还有更多的答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明是多解的题在考卷中的答案一定是唯一的,而学生即便冒出一点质疑或一探究竟的想法,也往往要被老师压制掉,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一定会影响他的考试成绩。
不过,在当下这样分数决定成败的考试制度下,对于16天做176套试卷的宋同学还是值得那些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膜拜的,便如高校和科研系统中,大多数人对于那些能发表几十篇几百篇SCI的大牛也是要膜拜的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