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les are for the obedience of fools and the guidance of wise men.)具体地说,我认为,如何对待规则把人分成几类:笨蛋对规则不可理喻;庸者生搬硬套规则;凡人吃一堑、长一智,逐渐学会使用规则;行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规则,顺理成章地按规则行事;天才与规则不谋而合地行事,创造性地运用规则。不要生搬硬套规律法则,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古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比如明朝著名文学家唐顺之在《董中峰文集序》中说:“法寓于无法之中”。佛祖也说:不管从哪里读到,不管是谁说的,即使是我说的,都不要相信,除非它与你的理智、你的常识相符。一个逻辑悖论是:该不该相信佛祖的这句话呢?人生充满了这样的悖论。
正如英谚所云:不回想者不会想。(He thinks not well that thinks not again.) 事事回头看,见识步步高。丘吉尔说,能回顾得越远,就会前瞻得越远。(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每一次成功、失败或费力学到一个东西后,都应回顾反思所走之路,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将其上升到模式之类的东西。太多人屡屡错失这一升华认识、提高能力的大好时机。前面说的保质增产之法,以及学习方法中的掩卷而思,都与此一脉相通。上面所说的各种研究策略,我都是由回顾反思而明确和升华的。如果连“后见之明”都不追求,又怎么会有先见之明?反思回顾使我们的认识升华,视野开阔,看到的相关问题自然也就更多了。正像一首好诗会提供丰富的联想,使人浮想联翩,一个好问题或解法也能诱导出大量新问题,但这缺不得反思回顾。
学:您能不能推荐一些谈研究策略的书呢?
李:很遗憾,这方面的书我看过一些,但值得推荐的少之又少。其中最为人知的是波利亚的三大名著《How to Solve It》、《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Mathematical Discovery》,它们被分别译为《怎样解题》(我没有中译本,不知版本信息)、《数学与猜想》(科学出版社,2001)、《数学的发现》(科学出版社,2006)。波利亚的工作偏重于数学的研究策略,但其中有些相当普适。贝弗里奇(W. I. B.Beveridge)的《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也很值得一读。此书偏重于生命科学和医学,但所讨论的科研问题大都相当普适。谈科研的书籍不少,但真正有用的研究策略大都散见于书籍文献中,需要平时留心。我掌握的科研策略大多是靠摸索得到的,其中有些受到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