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iblo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iblog

博文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4:增强记忆2 精选

已有 11821 次阅读 2013-3-5 16: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学:数学公式好像都是靠理解的。但是有个钱伟长的访谈,他说他的数学公式全是靠背的。

李:很多人是先记住再说。记住了才能逐渐加深理解、受启发,发现还有别的意思。我教女儿背唐诗,就是这样。

:钱伟长还说,华罗庚他们也是靠背的。

李:他可能是夸张了,也许他指:先背住、再理解;或者有更深的意思,比如数学中有很多规定,要记牢。当然,这些规定也有道理。与此相通,大数学家冯·诺依曼说,我们不理解数学,只习惯它In mathematics, you don’t understand things, you just get used to them.其实,如果对数学很习惯,说明与它融洽,成为直觉,这可以说是彻底的理解。要习惯,就得长相伴。大家可以试试,先花点精力背下来,看看收益、效果如何。    
   人们有个常识,即人的遗忘速率各不相同,但《大英百科全书·记忆》(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Memory)说,这似乎与实验结果相悖,是个错觉,它似乎植根于人的学习效率各不相同这一事实所以,不该自暴自弃,埋怨自己忘得快,要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内容以增强记忆
研究表明影响记忆效果主要因素有二前面刚学的对现在要学的有干扰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而现在学的对前面刚学的也有干扰后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前后所学内容越相似干扰越大。所以,要避免在相近的时间内学习类似的内容,以免引起混淆、相互干扰。我常常有意识地改变阅读内容和活动类型,以提高效率并保持兴趣,而不盲从《弟子规》所说的“此未终,彼勿起。”每次改变就像用一把新刀一样,锋利好使。还应考虑“分布式学习”,即切块间时:把学习时间和材料都分成小块,每次学习一小块,而不是集中整块时间学习一个内容(“集中式学习”)。这与“早先所说做研究的深度思考正好相反:零敲碎打不利于深度思考,即“思考时间效益不等式”:1+1+1+1+1+1+1<2+2+2<5;但见缝插针对学习效果很好,有利于减轻前摄和后摄抑制,便于记忆,所以有 
学习时间效益不等式:1+1+1+1+1+1+1>4+4>9 
“分布式学习”远比“集中式学习”效果好,这是大量实验研究的结果,已被普遍接受。只有需要深入思考解惑的高难度学习另当别论。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记忆》(EncyclopediaAmericana· Memory说:众所周知,分段学习比集中大段时间学习更好。(It is well known that information is better learnedover several sessions than during a long single session.)实验研究表明,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虽然可能考得不差,但长期记忆效果很差,对于后续学业和工作得不偿失。还有,把最需要记忆的学习安排在每次学习之初,有助于记忆。刚睡醒之后或入睡前不久的学习也容易记牢。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的脑研究表明,记忆力也是用进废退、用多得多:多用记忆力会增强记忆力。    
   此外,要保持睡眠良好。睡眠对于巩固记忆、接受信息、掌握技能大有助益。研究表明:睡眠时,存储在脑中心的海马状突起处的信息在神经皮质中经处理后重现,过滤掉不重要的,进而定格在新皮质中形成长时记忆;快速眼动睡眠对此过程很可能最有效,它一般只在水平睡姿下才出现;而且,快速眼动睡眠在总睡眠中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据克里克(FrancisCrick)和米奇森(Graem Mitchison)的“为遗忘而做梦”理论,梦的内容之所以稀奇古怪,就是在过滤时,信息在脑中被“随机”组合后的显现。这个克里克就是和沃森一块发现DNA排序结构的那一位。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睡眠有助于激发灵感。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百科全书》(The MITEng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说,激素对于调节长时记忆的存储起重要作用,所以情绪兴奋和兴奋药物都有助于长时记忆。所以,考前复习期间吃安眠药,恐怕不利,因为安眠药的作用是抑制兴奋。    
   还有重要的一招:

复习——长期记忆之关键。

贪多嚼不烂,应多复习,用足够的时间,比如说20%,来复习。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一年花三个月来复习。他是雄视有清一代的大学者,成就极大,而且博闻强记,据说能背诵十三经全部。好书,过段时间就得翻翻重温,才记得牢。《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这个“习”,主要指练习、复习、温习、实习等。《论语》还说“温故而知新”。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形成往往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复习很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复习要讲策略,隔一段时间就应复习一下。在复习之前,尽可能尝试回忆内容,确定哪些能回忆起来,哪些不能。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回忆不起的内容。

学:什么时候复习最好?

李:复习应趁热打铁,最好在快要忘记之前复习,应确定、采用最佳复习间隔,它肯定不是均匀的。一开始忘得快,后来越来越慢,所以复习要开始密集一点,后来逐渐稀疏。比如背古文诗词,前面的频率要高,后面可以越拉越长。学习后几天内遗忘速度最快,几周后就慢了。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复习,一周内遗忘3/4,三周内遗忘95%以上。所以,等到考前才复习不好。这样学了记不牢,还以为是自己的记忆不如人。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与师生漫谈科研

1:我有科研之才吗?                                            2:我该做科研吗?

3:逻辑推理的作用                                              4:人生价值

5:生命的延续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线式因果思维1                                               2:线式因果思维2

3:线式因果思维3                                               4:螺环之奇妙

5:幻化的因果                                                  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7:分析还原病                                                  8:还原论教条

9:基因未必基因                                                10:割根裂本

11:强拆硬分                                                   12:科学的领地

13:科学的致命伤                                               14:科学的致命伤2

15:逻辑之可错                                                 16:逻辑可错之源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19:想不清原理                                                 20:想不清原理2

21:逻辑教的改革                                               22:逻辑教的改革2

23:精确性的终结                                               24:科学哲学

25:务外逐物                                                   26:科学六弊

27:科学之弊总结


与师生谈科研选题:

1:科研的战略、战术和战斗力                                    2:选题三准则:趋喜避厌

3:选题三准则:如何培养兴趣                                    4:选题三准则:择重舍轻,扬长避短

5:得题之关键                                                  6:如何应对新潮

7:选题四建议                                                  8:总结:选题好比找对象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

1:科研四要素                                                  2:突出重围的法门

3:人人信之而善忘的黄金法则                                    4:孤胆方是英雄,独创才有真才

5:大道至简,科学之魄                                          6:弃繁就简

7:以特制胜                                                    8:综括

9:反行众道,改形换状                                          10:迷雾中的灯塔

11:技穷时的上策                                               12:驾驭时间之术1

13:驾驭时间之术2                                              14:保质增产之法

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16:评估

17:总结与回顾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

1:广度与深度                                                  2:增加深度的窍门1 

3:增加深度的窍门2                                             4:增加深度的窍门3

5:增加深度的窍门4                                             6:增加深度的窍门5

7:增加深度的窍门6                                             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10:阅读策略1

11:阅读策略2                                                  12:博览之术

13:增强记忆1                                                  14:增强记忆2

15:如何听讲                                                   16:最佳捷径


与师生谈科研输出:

1:论文写作五要点                                              2:论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

3:标题、摘要、引言、结论                                      4:作学术报告四建议

5:与编审人员打交道


与师生谈科研道德:

1:何谓弄虚作假                                                2:何谓剽窃?

3:何谓自我剽窃?                                              4:版权

5:谁该当作者?                                                6:署名顺序怎么定?

7:其他学术不当行为                                            8:总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7793-667372.html

上一篇: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3:增强记忆1
下一篇: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7:总结与回顾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20 孙学军 曹刚 杨正瓴 黄晓磊 乔慕臻 晋华 陆泽橼 唐常杰 黄武强 张庚宇 吴锦宇 唐久英 张海权 crossludo xiyouxiyou xu910816776 ahsys lmshspring STBIRD ccc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