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对此,我想说两条。第一,对自己文章的要求和标准不能低。如果你的文章粗制滥造,当然不可能对评审意见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所以,第一条是基础。第二,要尽可能好地掌握答复技巧。关键是设身处地,多尝试站在编审人员的立场看问题,换位思考。我想起一个真实故事。有人在答复编辑的信中说:我们的投稿并未授权你可以在发表它之前让其他专家看,我不觉得有任何理由采纳匿名评审人的意见(它们恰巧是错的)。鉴于此,我将考虑在别处发表。(We sent our publication to you without the authorization that you may show it to other specialists before it is printed. I do not see any reason to follow your anonymous reviewer’s recommendations (which incidentally are erroneous). In view of the foregoing, I will consider having the work published elsewhere.)谁会如此冒犯编辑?
教:……
什么?这就是评审?
编审人员对文章的误解,作者应自责。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运气不好,审稿人没看懂他的文章。其实,他并不比别人运气更坏。这种心情很自然,但虽然心里不快,也应尽可能追究自己的责任,自己没把文章写好、清楚得审稿人没法看不懂。总的精神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使是他们搞错了,也要追究自己的责任,是自己没写清楚,所以要修改。至少要给他们一个改变看法的理由,给他们一个台阶下。不应指望他们能沙里淘金,在含混不清的表述中发现闪光的宝贝。更不能咄咄逼人,让审稿人认错,要人认错很难,往往适得其反。③观点一致的错误意见很少见,所以有时还可以明确指出编审人员对此观点不一致。比如一位审稿人说这个东西不好,而另一位说它好。不过,这时要特别小心,尽量避免冒犯审稿人。注意,即使审稿意见错了,也不说明你是对的。即使审稿意见过于负面,也要尽可能以平常心对之。审稿机制主要旨在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难免“伤及无辜”。有道是:只要去除不平之心,事事都会变得更易于忍受。(once we lose our sense of grievance everything becomes easier to bear.)如果几个审稿人都没看懂,那更是论文有问题,至少是写得有问题,或者是投错了杂志,审稿人不合适。如果是后者,那应改投别处。不过,不该不加修改就投别处,你的论文可能落入同一评审人之手,他可能会因为你不做任何修改而恼怒,认真的作者不可能对评审意见置之不理。另外,不同期刊风格不同,你也应该有针对地做些变动。
归根结底,往往还是文章内容不够好或者写得有问题。当然有例外。多年前有一次,我跟组内的一位老师合写一篇文章,投到《IEEE信号处理汇刊》,一审意见是“条件录用”(conditional acceptance),改后投去,二审意见居然是“大改”(major revision),副编辑恐怕是个新手,太认真了,又找了五位审稿人,其中三位是新的。我写的答复就不客气。我说,我当Editor、审稿人、作者,经手的文章也有将近一千篇了,没见过这么干的。怎么会“条件录用”后还去找多位新的审稿人?没有几个新的审稿人会马上接受一篇稿子的,这不公平。何况,正好有个新的审稿人又非常苛刻。怎么证明他苛刻呢?我把各审稿人的意见列一个表,他对所有方面的评语都明显最苛刻,所以我说根本不能太多考虑他的意见。我的合作者看后非常担忧,说这样回复,文章会不会报销啊?我说他没道理,我们有理。不久后收到决定,没有直接回应,只说“祝贺你——我认为你的文章非常好”(congratulate you on what I believe is a very nice paper),就发表了。还有,大多数评审意见不太斟酌字眼,可能显得草率、武断、随意、甚至前后矛盾或反复无常。这时尽可能不要动气:审稿人为什么要这么“无知、傲慢”、“故意”跟你过不去?要尽可能在自己这一方找出可能的原因,做相应的改动,避免其他人有类似的反应。
李:对于见仁见智的问题,可以客气地暗示:你可以有各种观点,但请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于我,比如说:We hope that we can all agree to disagree on this matter. 如果纯粹是观点不同,他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你也有权不采纳他的观点。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尊重审稿人的意见,最起码让人感觉你确实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意见。这是真正的尊重。如有疑问,可以向编辑咨询。我想强调一点。编审人员、特别是Editor和Associate Editor都不容易。他们往往都是大忙人,处于上升期,时间很少。他们要为学科做一些贡献,同时扩大知名度。到一定地位之后,一般都辞掉,因为很花时间。有一个笑话,道出了他们的无奈和苦衷。一个Editor和一个主教去世后都上了天堂。主教发现分给他的住房远不如分给Editor的,大惑不解,以为哪里弄错了,就去找上帝。你猜怎么了?上帝说:没错,已经有几百名主教到天堂来了,而这个Editor是唯一升天堂的Editor。可见,当Editor而又能上天堂有多难,上帝也以稀为贵。
李:我还有更倒霉的。多年前我投一篇文章到《IEEE自动控制汇刊》,等了一年左右去问副编辑。他就一直搪塞,拖到两年多,毫无结果。我的合作者很气愤,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连屁股都不会挪!(He doesn’t know how to move his ass!)我直接找主编,主编说:你告诉他,你已经跟我联系过,再无进展,我们就会采取其它措施了。我再问,他还是不理我。事后他说,他当CDC大会主席,忙了很久。可是,他忙完以后也没理我。骚多不痒,债多不愁,他可能觉得反正已经拖了很久,再拖也无所谓。我只好又跟主编联系,主编另找了审稿人,三四个月后评审结果回来,直接一步就录用了。录用以后,叫我们把最终完稿还寄给那个副编辑。结果又泥牛入海,半年没消息。我又跟主编联系。主编说:他连我也不理了。那篇文章一审就录用了,但前后竟然花了快4年,实在够惨的。就这,发表时主编为了补救,还让我们插队了。幸亏主编不错。这篇文章就是我的变结构多模型方法系列的开篇之作。更有甚者,我当《IEEE航空航天与电子系统汇刊》Editor时,一位副手在一两年内,居然搁置所有收到的几十篇投稿,不作任何处理,害苦了这些论文的作者。他编造各种借口,答复作者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