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对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

已有 2918 次阅读 2016-3-29 07: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需要严重关注或者关切的。这就是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具体表现。这个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是被忽视或者被否定的。更多的人是一种犹疑。这个问题是非常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大机器生产方式让马克思看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成三个部分:即c+v+m。转换为资本的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按照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商品生产中所获得的价值,v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工资成本;c作为不变资本,主要是指一些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也包括设备、厂房、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以及管理费用等。而m是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同时这个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的这个研究成果,即劳动价值论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很能站得住脚的。多少资产阶级学者想要批判马克思的这两个基本理论,几乎没有成功的。资产阶级痛恨马克思的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但他们确实也是无可奈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生产中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生产和各类生产线得到普遍的使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初到西方的中国学者看到这样的生产效率,都受到很大的震动。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我们过去没有见到过的。面对如此之高的劳动生产率,有的学者开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怀疑。在相当一些人心目中,财富或者价值已经不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构成的了,而是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一种观点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站住脚。因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工业革命的成果就是采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或者说是当时的高新技术。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马克思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机器创造价值,仍然是工人创造价值。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样的生产状态难道对于价值的创造过程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吗?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个时候,似乎价值的创造过程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质的变化。

当然,那个时候,有些行业已经使用了自动化的生产,但这种状态不算太普遍。所以认为价值不是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这种观点还不太能有更充分的说服力。同时,一个产品的生产,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处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在某些环节或者阶段,仍然离不开人们的参与,不可能都完全交给机器。另外,在总的社会商品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只是整个社会商品生产方式中的一小部分,还远远称不上已经占领了半璧江山,更谈不上成为生产的主流。

所以在那样一个时候,简单地判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理由并不充分。

事情发展到今天,有些情况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了。现在不但自动化的生产线使用得越来越多,而且工业机器人也加入到生产的行列里,同时,人工智能对生产的干预也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价值论还能不能继续成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必须给出自己的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用马克思的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作为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来加以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缺少细致的分析。比如,现在的自动化生产线,需要大量的程序设计。那么这些程序设计员或者编程员的劳动,是不是到了程序设计完成,就已经完成了程序价值的创造劳动了呢?或许可以看成已经完成了。或者也可以看成,在使用这些自动化生产过程的程序中,其实程序员的劳动成果仍然在创造着价值?这里只是一个疑问,而不是结论。

我们也可以把自动化生产线的具体过程看成并不是完全无人操作的。至少还有人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控。用马克思的话说,过去是人在参与生产过程,现在是人站在生产过程旁边。那么站在旁边的人还在创造价值吗?可以说他还在创造价值,也可以说他没有在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恐怕也不是能够做出简单回答的。

机器人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机器人从事的不再是简单地机械手的那种重复性工作,机器人开始通过自己的感应器来不断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下达新的指令来要求机器人完成人类交给他们的生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里?是机器人本身吗?还是对机器人的监控?

其实,无论是生产线,还是机器人,人类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最先就体现在对这些自动化机器或者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当人们把这些自动化设备与人工智能的装置使用到生产过程时,那么人类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还体现在哪里?人类的劳动还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创造价值吗?虽然我们说,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一部分都由这些自动化设备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取代了,但是,一旦人类劳动者不再站在生产过程当中,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时,这个人类的劳动创造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我们当然还可以继续坚持认为:自动化生产与机器人的工作都不是生产商品的完整的全过程,在某些环节和阶段,仍然需要人类的劳动。我们仍然还可以坚持认为:世界上的很多产品生产不可能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完成。但是这样的解释多少不会让异议者满意。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必须做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我们必须对此做出正面的回答。只有正面回答了这些问题,人们才真的可能从心眼里信服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里提到这样的观点:加入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后,劳动资料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它的最后的形态是机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自动的机器体系(即机器体系;自动的机器体系不过是最完善、最适当的机器体系形式。只有它才使机器成为体系),它是由自动机,由一种自行运转的动力推动的。这种自动机是由许多机械的和有智力的器官组成的,因此,工人自己只是被当作自动的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肢体。在机器中,尤其是在作为自动体系的机器装置中,劳动资料就其使用价值来说,也就是就其物质存在来说,转化为一处与固定资本和整个资本相适合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页207208

从劳动作为支配生产过程的统一体而囊括生产过程这种意义来说,生产过程已不再是劳动过程了。相反,劳动现在仅仅表现为有意识的机件,它以单个的有生命的工人的形式分布在机械体系的许多点上,被包括在机器体系本身的总过程中,劳动自身仅仅是这个体系里的一个环节,这个体系的统一不是存在于活的工人中,而是存在于活的(能动的)机器体系中,这种机器体系同工人的单个的无足轻重的动作相比,在工人面前表现为一个强大的机体。(同上,页209

马克思在这里只是告诉人们,在庞大的自动化机器体系面前,工人的一部分劳动被机器所替代,而工人的劳动被分散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许多点上。但是,马克思没有告诉我们,工人的劳动在这许多点上是如何与价值的创造联系起来的。而且,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机器,与现代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在本质上有什么异同,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那么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就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65666.html

上一篇:奇葩的宿舍,奇葩的女生
下一篇:"伤痕文学“是忽悠吗?
收藏 IP: 114.246.1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