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着什么急呀?

已有 2561 次阅读 2014-3-20 12: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几天的《文汇报》提到当代哲学问题,其中一名演讲人说,人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识字,但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哲学。南宗五祖慧能就不认字,别人问他,他说,佛理与识字无关。这话倒是有些道理。演讲者还提到,有个研究机构对中国各个不同城市人们走路的速度进行了调查,发现成都人走路和速度最慢。结果有个研究者问一个成都的老太太,问她们走路为什么比较慢。老太太回答很睿智,人都是要死的,走那么快干什么?言外之意,走得越快,死得越快。演讲者就说,这老太太就很有哲学。

不过根据科学研究,走路快的人似乎更长寿一些,也未知真假。但国人中存在一种什么都想快的想法,却不是一天半天的时间了。听说有个企业家,什么都想快,天天都着急,问他急什么,他说,眼里看到了钱,只要干起来就能挣到钱,可是由于某些条件如资金不到位,就是挣不到,干看着,怎么能不急?如果再不快点,钱就让别人挣走了。所以他天天都着急,可是条件不具备,再着急也没用。于是天天就在自己设想的困境中受着煎熬。有人劝他,你别着急,急也没用。钱这东西,可以挣的方法很多,不在这一天半天。但这位仁兄就是听不进去,他就是陷在自己的那套思路里,不能自拔。结果,为了快,为了抢,他急里忙慌地要花钱做APP,要花钱抢注各种域名,生怕这些东西都让别人占了先。结果花了不少钱,没见到什么效果。钱都让那些忽悠他的人赚走了。然后他就后悔,顿足捶胸,悔恨自己当初怎么就没看明白。其实当时就有人劝他别急着住这些无底洞里扔钱,他就是不听。等真出了问题,又埋怨别人没制止住他。

有不少人就是急着要赚钱,不光要赚大钱,而且要快点赚出来大钱。他们嘴里说,不能天天坐着无所事事。这所谓无所事事就是指没能天天都有进账。即使有进帐,但如果只是三五百元钱,他也觉得太慢。说这点小钱够干什么?这样的人就被这种急促的心理催逼着。他的生活里没有消停日子,没有舒心的日子,总是焦虑,总是煎熬。

相对于这种天天焦虑的人,那位成都老太太的话还真是有道理。人生是用来干什么的?人生是用来自己品味的。比如,人为什么要旅游?不是为了到哪儿照几张相,刻上个到此一游,然后再跑下一个景点,如法炮制。真正的旅游是看着景点的风光,享受着此时此刻的大自然。最好还能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好好琢磨一番。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在这种体味着享受着人生。急着去拍照,去遍所有景点式的旅游,除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之外,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

一些人们赚钱着急,做研究也着急。这个着急未必只是要个研究成果,更多地要的是与职称评定,与学术地位,与经济收益挂钩的那些学术外的东西。当然,有的人表面看是要快出研究成果,但快的目的还不过就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真正做研究的人,完全懂得,成果出得早晚,因素很多,不是你钱扔得多,时间花得多,就能出来得快的。当然,你要不舍得花时间,那成果肯定出不来,但这与钱扔进去多少关系并不那么大。中国老话说,不怕慢,就怕站。你只要坚持在做,总会出成果的。当然这出来的成果未必能有获得诺奖那么轰动,但没有大成果,小成果多少总会有的。你的劳动不会白费的。可是如果为了急功近利,耍手腕,玩猫儿匿,那就得不偿失,欲速则不达了。

很多人都想着著作等身,而真愿意做到厚积薄发的人却没有那么多。其实做学问的乐趣就在厚积薄发。为争个著作等身,那些著作里想不搀水都难,除非他是个天外奇才。而天外奇才,那肯定是绝少的。爱因斯坦算一个吧。但爱因斯坦肯定没有做到著作等身。那些号称著作等身的,有几个能和老爱相比?

中国人的心浮气燥,与对功利的过分关注太有关系了。细想想,与生命相比,这点功利算得了什么?但是就是有那些一些人想不开。觉得只有钱越多,命太会越久。花钱买健康的思想,与钱能买到一切的想法是紧密相连的。其实健康的目的也还是要享受生活。这种享受生活不是单纯物质性的,它更多是一种精神与文化层面上的追求。

享受生活与辛苦劳作并不冲突,正是在艰苦的创造中,我们才更能体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那些所谓拼命的工作,拼命的玩,其实是一种二元论的价值观,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拼命地工作,把命都搭进去了,还能玩什么?再有,玩是怎么拼命的,也让人弄不懂。很多人成了工作狂固然不可取,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确实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或许,在工作中能找到乐趣,就不会有干什么都着急,拼命往前赶的念头了吧。只争朝夕,也只是说不要松懈,而不是天天都要急赤白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77643.html

上一篇:就业难与专业设置
下一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能分开吗?
收藏 IP: 114.250.72.*| 热度|

1 梅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