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应试教育是怎么来的?

已有 4087 次阅读 2012-9-27 21: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试教育

文革前,能上大学的学生比例很少,那时候连能上高中的学生也不算多见。所以在那个时候,应试教育基本没有什么市场。面对多数小学生,和普通的初中生,当时的教育就是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当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实际上,真正能做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向努力的教育,似乎也不太多见。在有条件的城市里,除了进行知识的灌输教育之外,其他的多种课外活动还是有不少的。至于说到农村,那就谈不上了。在那个时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这并不是因为读书真的没有用,而是由于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偏差,知识分子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且成为打击和排挤的对象。有知识有文化只能得到这样的命运,那人们干吗还要让孩子们去拼命念书呢?而且在极“左”的环境中,总在高喊“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知识青年就接受工人阶级与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等,不光知识分子颜面全无,就连知识青年都跟着吃挂落。当时我们厂有位工人,很为他发明的一句话而得意,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你们喝墨水把心都染黑了,以此来证明知识分子的反动性。
但是,在那个时代,在知识分子中间,包括一部分工人中间,还是坚持认为知识是有用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有些青年人,虽然没有继续求学的机会,但也还是抓紧各种时间来学习各种知识。这时的学习是没有明确功利性的,既没有中考,更没有高考,也与升职加薪无关。人们只是不愿意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学点东西肯定是会有用的,虽然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用。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恢复了高考,77级的考生实际上是在78年初进入大学的。即使高考已经恢复了,但是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谁也不知道,所以在恢复高考之初,应试教育也还没有太猖狂起来。几年后,77级的学生毕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入到政府机关、党政部门,有些成了后备干部队伍的第三梯队,其中又有些人在几年之内较快地得到提升,当了处长、副处长。这一下,读书的好处开始显现了。“学而优则仕”有了新的注解。当然,读书不光能做官,还能出国,这个诱惑力在当时比当官还要大。所以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或者说一定要有个大学文凭。而且提职提干都与文凭挂钩。在这种形势下,应试教育的市场开始扩大开来。最初只是在高中,面对高考的应试教育,后来扩展到初中,面对中考的应试教育。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首先要考进一个好的高中。考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改变自身地命运,才能时来运转,才能光宗耀祖,才能改换门庭。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文凭的重要性也扩展到企业,普通工人为了要把工人身份转变成干部或者管理人员,也要拿一个大学文凭,哪怕它只是一张电大的、职大的、夜大的这样的文凭呢。有的工人,本来生产技术不错,但是为了一纸文凭,不惜花时间去读中文专业,这样拿文凭就相对容易一些,拿了文凭之后,就有了向厂里提出要求转干的资本。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荒唐可笑,可是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事情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今天的应试教育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了,恨不得从托儿所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小升初也没有例外。所谓奥数竞赛无非就是这种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其实,应试的背后还不过就是那一纸文凭?应试教育说穿了,就是为文凭而念书。至于这张文凭到底有对孩子们培养各种素质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真是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不过,至少负面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了。为了这一张文凭,过去是只要是大学文凭就行,现在是必须得是名牌大学的文凭,其实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一张通往所谓美好未来的通行证。至于这是不是真的能成为这样一张通行证,那也真是天知道的事情。
什么事情都会物极必反。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冒头。这种说法其实也不算准确。因为应试教育对孩子们的摧残,使得一些家长对这种应试教育产生了极度的反感。这种反感的结果也带来了多种变化。一种就是那种舍弃目前的学校教育,通过父母自己对孩子进行家庭式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素质和水平。这样做有成功的例子,但是风险也很大,失败的也肯定不少,只是没有媒体来报道。另一种变化就是一些农村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应试教育下浪费时间,他们索性不再让孩子上学继续读书,而让他们辍学去打工挣钱。这种做法我倒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去加以否定。谁说只有这种应试教育才能改变命运?通过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摸爬滚打,有一些孩子肯定会积累不少社会经验,为他们将来经商下海提供有益的帮助。经商下海与读书的关系比较复杂,至少在今天的世界上,不少有成就的商人并没有念过太多的书。至少这证明,在这个领域的成功与读书多少并没有正比例关系,至于是不是有正相关关系也不太好说。所以,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确实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反动。现在也不好判断它的对错与否。
有些所谓好的学校,主要是指中学,言之凿凿地开始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它们的素质教育实际是在应试教育高度发达后的一种点缀。那些所谓牛×学校,他们的那些牛人学生都是能考上大学的,而且都是能考上牛×大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假模假式地谈什么素质教育,让人觉得特别虚伪。那些普通中学的学生,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让他们搞什么素质教育,别说学校的老师不答应,连学生的家长都不会答应,他们认为,那是要影响他们孩子的前程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17324.html

上一篇:与施光南老师的一段交往
下一篇:什么是潮流
收藏 IP: 114.250.73.*| 热度|

7 赵美娣 刘艳红 吕喆 王春艳 朱晓刚 张骥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