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剥毛豆的诀窍

已有 7545 次阅读 2014-4-30 08:43 |个人分类:科学与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健康, 食品, 大豆, 蔬菜, 炭化

剥毛豆的诀窍(负日录8)

毛豆就是未成熟的大豆(黄豆),是江南一带最普通的蔬菜之一。过去北方农民不大吃毛豆,主要是不舍得,认为很好的大豆,未成熟就吃了太可惜。这是过去北方农村比较艰苦、节俭的缘故。江南的商品化程度高,古来(至少宋代开始)就是什么东西能够卖出钱,就有什么。所以江南的毛豆是最普通的蔬菜,即使是穷困之人,也绝不会认为吃毛豆是暴殄天物的。

毛豆的吃法很多,但是除了“炝毛豆”之外,都是要剥毛豆的。所谓“炝毛豆”就相当于北方人的“糊毛豆”即“煮毛豆”。北方人的“糊毛豆”最为简单,把毛豆荚洗干净一煮即可,最多放些盐罢了(我也见过有人放花椒、大料的,真是“白瞎”了毛豆的清香味)。江南人的炝毛豆则先把豆荚的两端剪掉,然后放盐水煮,这样可以使咸味进入豆荚之内。南北的做法是差不多的,江南人略精致一点儿罢了。

其余的做法则一律要剥毛豆了。小时候,帮母亲做家务,剥毛豆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因为要把毛豆子从豆荚中剥出来,也是一件较为繁琐的工作。一个荚一个荚地剥,很是费时间。由于毛豆“果皮”坚韧,剥得太多了,指甲也会弄痛。另外,不成熟的毛豆“种子”有时紧贴在“果皮”上,要抠一下,才能下来,所以费时费力(从植物学角度看,果皮即豆荚,种子就是豆子)。北方人做菜,用毛豆子的较少,其原因之一也许就是怕剥毛豆的麻烦。

用毛豆可以放在许许多多的菜肴之中。单独用毛豆烹制的菜肴也有,但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毛豆是作为一种食料与其他食物一起烹制的。在烹制这些菜肴之前,通常都会把剥出来的豆子先放水煮熟,不然,毛豆不容易跟有些菜料煮到一样成熟可口。

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做法,许多人都是从自己的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母亲又是从她母亲那里学来的。一代又一代,应当有许多年了。虽然繁琐,却是传统。

其实,剥毛豆并不一定要非常繁琐,不一定非得剥得手疼不可,可以很简单、很容易的。我的办法就非常简单,有人要说我偷懒也未尝不可,因为偷懒是人的本性,所有的技术革新都是偷懒。这个办法就是先煮后剥。把豆荚洗净后,放水煮一会儿,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嫩的毛豆煮的时间一长就烂掉了。冲凉后再剥,就非常容易。每一个豆荚轻轻一挤,豆子就挤出来了,完全的不费劲。一碗毛豆子,一会儿就剥好了。

毛豆剥好一会,反正也是要煮的,先煮一煮,并没有关系。这两步操作的次序,是可交换的。交换一下,省事不少。您也试试?

另外,不少人喜欢先将毛豆粒放油锅里煸炒后再与其他菜肴一起成品,觉得毛豆就特别香。我想,用油煸炒一下,使豆子的表皮起皱,有一点点不容易察觉到的炭化,味道更容易被吸附上去,也更香,但是这样做温度太高,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化学反应。所以,我更主张略微牺牲一点味道,多一点健康。这是我的看法,并不是教科书上的定论,仅供参考罢了。现在很多流行的为舌尖上的享受而用的许多传统的烹饪方法,不少都并不有利于健康,这一点,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附注(引自本人《负日录1》):负日者,晒太阳也。据考证,中国古代是没有声母f的,现在许多发f音的字是从b音转来的。负日的负,古音为bu,负日在现代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上海话也差不多)口语中仍旧讲bu太阳,孵小鸡仍然读成bu小鸡。负日一词,出自《列子》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緼黂(fen,粗麻布),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室,纩狐。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我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写给诸位看,可能就如上面那位宋国的田夫那样可笑,故曰负日之献。另外,负日也就是“晒一晒”(这略微扩大了一点内涵),说“晒一晒”就时髦了,时髦即不怕大家笑话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89973.html

上一篇:必须大幅度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
下一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别——说谜语“烟笼寒水月笼沙”
收藏 IP: 218.56.201.*| 热度|

7 陆俊茜 戎可 李伟钢 朱晓刚 尤明庆 武夷山 刘光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