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j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djing

博文

“双面诺奖得主”读后感

已有 3547 次阅读 2019-7-6 21: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9年7月5日,学者叶水送在《知识分子》撰文“双面诺奖得主”,揭露了一些过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圈钱的乱象,文章针砭时弊,我读罢深有感触。
       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忽悠捞钱都已经成一门生意了,居然有有专门公司从事这项业务。由此可见,诺贝尔奖的光环在中国是多么的光鲜亮丽。其实,这些诺奖得主获得诺奖的工作大多是在几十年前完成的,如今这些诺奖得主早就退休了,可以说远离一线研究工作,精力和创造力比较有限,做做咨询工作,做个科学报告还是可以的,合作搞研究,纯粹是自欺欺人,还不知道主办方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堂堂山东大学,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居然沦落到捧臭脚的境地,我作为山东人,都深感有愧。反而是山大齐鲁医学院在陈子江院长的带领下,搞得有声有色,对比山大本部,高下立判。
        邀请诺奖得主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有积极的意义。虽然他们可能远离科研一下,但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也曾听过几位诺奖得主的报告,较早的是2008年,Martin Charfie在获诺奖之前来中国参加东亚线虫会,并受邀到遗传发育所做了一场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实验室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到线虫中表达的经过,听众都很受启发,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Paul Nurse爵士受邀到我们所做学术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系统讲述了他们实验室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的工作,并谈了自己几十年从事科研的心得体会,非常有意义。反倒是2016年,中国举办的世界生命科学大会,请了十个诺奖得主,乱哄哄的,没有什么实际收获。


martin charfei.JPG

Martin Charfie到上海参加东亚线虫会


IMG_9880-1.jpg

   Paul Nurse爵士受邀到遗传发育所做学术报告


DSC_7537-1.jpg

Paul Nurse爵士与研究生座谈


IMG_8600-1.jpg  

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在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我国科技界部分高校、公司之所以热衷于邀请诺奖得主站台,是因为诺贝尔奖在中国的稀缺,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老百姓骨子里的崇洋媚外,自觉低人一等。岂不知,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并不落后于欧洲,当然跟美国还一定差距。屠呦呦已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六十年代完成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也是诺贝尔奖级的工作,近年来,华人科学家也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庄小威和陈列平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令人扼腕,王晓东、张峰等多位科学家依然有获得诺奖的机会。2019年刚刚过半,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就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说不定,诺贝尔奖级的研究工作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只要脚踏实地,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在若干领域是可以迎头赶上的,不要妄自菲薄,要有这个自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1951-1188393.html

上一篇:云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杨崇林实验室发表溶酶体稳态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篇: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之生命科学领域的初步候选人
收藏 IP: 219.237.1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