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2月3日,公众号“知识分子”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DNA传奇:傲慢自大、夸夸其谈的人怎么开创新时代”,作者显示是詹姆斯·沃森。文章内容其实是节选自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的回忆录:“The Double Helix-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在书中,沃森记述了自己如何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英国剑桥大学相识,并联手建立DNA双螺旋模型的故事。
图1:“DNA传奇:傲慢自大、夸夸其谈的人怎么开创新时代”文章截图
这本回忆录共包括29小节,以及较短的前言和尾声两部分。“知识分子”这篇文章是节选自第一小节。文章最后显示,译文来自“《双螺旋》(插图注释本)”,作者是詹姆斯·沃森,译者是贾拥民,出版时间为2017年1月,出版方为浙江人民出版社。
图2:贾拥民翻译的《双螺旋》(插图注释本)封面
网络资料显示,贾拥民,南京大学情报档案专业学士、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办公室主任、《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编辑部执行编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师从汪丁丁教授和叶航教授;研究领域为神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主要学术成果主要包括论文、专著和译著:
论文部分:
社会偏好的神经基础及微观结构,《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ver prefrontal cortex diminishes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598 (2015) 18–22.
偏好的异质性与一致性——基于损失厌恶和脑刺激的神经经济学研究,《南方经济》2015年第5期。
经济学诺贝尔奖评论:梯诺尔——讨巧的学院派,《财经》2014年第29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金融泡沫的核心是政治泡沫,《博览群书》,2014年第12期。
Sympathy and Punishment: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Public Goods Game, 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 2011, 14 (4).
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挑战,《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期。
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一个嵌入社会网络的市场经济:义乌案例,《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专著部分:
《超越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译著部分:
《实验经济学手册》约翰·H·卡格尔 (John H.Kagel) 、埃尔文·E·罗斯 (Alvin E.Roth)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1日出版。
《政治泡沫:金融危机与美国民主制度的挫折》,诺兰·麦卡蒂、基思·普尔、霍华德·罗森塔尔著,华夏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戴曼迪斯和科特勒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自我颠覆的倾向》,贺希曼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出版。
《联邦预算:美国政府怎样花钱》,麦蒂亚·克莱默(Mattea Kramer)等著,三联书店2013年10月出版。
《欧元的终结:欧盟不确定的未来》,约翰·冯·奥弗特韦尔德著,华夏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英格兰玫瑰:戴安娜王妃传》,马丁·吉特林著,华夏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微观解释》,唐·罗斯(Don Ross)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经济理论》,加里·贝克尔著,华夏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本·塞利格曼著,华夏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格林切尔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图3:《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的译者贾拥民
从上述公开资料可以看出,贾老师在译著方面著作颇丰。2007-2015年间共有11部译著出版,基本集中于经济学领域。对于贾老师翻译沃森的书我还是比较惊讶的。首先,贾老师的专业跟生命科学基本不沾边,其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望夷研究员曾翻译过沃森的“The Double Helix”。
今年春节期间,有幸拜读了刘望夷研究员翻译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沃森写得非常精彩,让我了解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曲折过程。沃森这本篇幅并不长的回忆录式著作影响非常大。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杂志网络版于2012年10月3日宣布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1968年出版的《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排在第四位。其他依次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詹姆斯·格雷克的《混沌》,詹姆斯·拉夫洛克的《盖亚》,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概要》,雅各布·布朗劳斯基的《人类的进化》。
沃森的“The Double Helix-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一书最先于1968年分期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后出单行本。当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李文杰、刘望夷、顾为东等人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将其翻译为中文(只翻译了该书的前半部分),并于1980年分期发表在《生化通讯》杂志上:1980年第2期: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1980年第3期: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续一);1980年第4期: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续三)。
图4: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望夷研究员(退休)在“王应睐、钮经义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
1984年8月,刘望夷等人翻译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 13031-2643),共176页。
图5:科学出版社1984版“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封面
1987年,“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第二版)有科学出版社出版,对第一版做了部分校正,附录部分增加了克里克和鲍林回忆发现DNA双螺旋的部分章节。网上流传的PDF版就是扫描的这个版本。
图6:科学出版社1987版“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封面
2009年9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刘望夷译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ISBN:9787122054500)。
图7: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版“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封面
2016年4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再版了刘望夷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ISBN:9787532770717,139页)。
图8: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版“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封面
由于沃森“The Double Helix-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一书的强大魅力,2006年2月,科学出版社“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系列图书出版了该书的英文影印版(标准书号:7-03-015651-X,205页),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吴家睿进行评点。
图9:科学出版社2006年英文影印版封面
2017年1月,贾拥民翻译的“《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
综上所述,沃森的“The Double Helix-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一书由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刘望夷等人翻译的,一个是贾拥民翻译的。前者流传较广,先后出过四个版本:1984年和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比较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两个版本的目录,可以发现后者应该是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附录的内容。
1987年科学出版社版本的目录:
图10:科学出版社1987版“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目录
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版本的目录
作者为中译本撰写的前言
沃森撰写的中译本前言手迹
劳伦斯·布喇格爵士的前言
作者序言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附录
1.两篇原始论文
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结构
DNA结构的遗传学意义
2.三篇远景文章
双螺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生物专一性的分子基础
富兰克林与DNA结构的发现
3.评论文章
幸运的吉姆
真相,真相,何谓真相?——DNA的结构是如何发现的?
勒夫
4.三位有关科学家分别写给《科学》编辑的三封信
佩鲁茨的信
威尔金斯的信
沃森的信
5.《双螺旋》出版概况
DNA双螺旋与分子生物学的崛起
《双螺旋》的作者及出版概况
一本在哈佛不能出版的书(1968年)
6.沃森写给德尔布吕克的信(英文手迹)
重要人物简介
译者后记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的目录:
赞 誉
插图注释本前言
布拉格爵士推荐序
初版前言
楔 子
01 我的好搭档克里克
02 DNA 是什么
03 拜师卡尔卡
04 初识威尔金斯
05 转投剑桥
06 费尽周折的转学
07 与克里克的第一次相见
08 克里克与布拉格教授的恩怨
09 理论与模型
10 富兰克林向左,威尔金斯向右
11 牛津之行
12 不成功的“三螺旋模型”
13 出师不利
14 卧薪尝胆
15 奖学金之忧
16 我的第一张 X 射线照片
17“DNA 结构不是螺旋状的”
18 查加夫定律
19 群英会巴黎
20 抢发论文
21 鲍林来信了
22 鲍林的“三螺旋”论文
23 第 51 号照片
24 开始制作双螺旋模型
25 曙光初现
26 欣喜若狂
27 尘埃落定
28 来自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证据
29 我们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了
尾 声
获诺贝尔奖的前前后后
附录 1 最早描述 DNA 模型的两封信
附录 2 第一版出版时被删掉的一章
附录 3 沃森与默克奖学金委员会的争执
附录 4 《双螺旋》的写作与出版过程
附录 5 查加夫的书评及相关争论
致 谢
译者后记
在刘望夷翻译版本流传如此广泛的情况下,贾拥民老师为什么又翻译了沃森的这本书呢?要知道,刘望夷可是领域内的著名科学家,2007年还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业内影响力可见一斑。而贾拥民老师是一位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为什么会翻译这本书呢?还请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博士为本书做了序言:亦师亦友的詹姆斯•沃森。同时,知识分子的主编之一饶毅教授也推荐了此书。通过目录比较可以看出,浙江人民出版社版本给每一个小节加了一个题目。附录也有较大差别。
此外,我还比较了刘望夷1987年科学出版社版本和贾拥民浙江人民出版社版本的部分译文,很难说谁翻译的更好一些。
刘望夷译文:“我到达那里时,克里克的理论已经远远超出了蛋白质晶体学的范围。任何重要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他也常常到其他实验室去串门,为的是看看完成了哪些新的实验。对于这点他毫不隐瞒,尽管一般来说他是彬彬有礼的,对于那些并不立即他们眼下正在做的实验的真正意义的同事们他也是很体谅的。他几乎可以立刻设计出一连串能够正式他的解释的新实验方案来。而且他往往最终会忍不住告诉所有愿意听的人,他聪明的新想法将会怎样推动科学的进步。”
贾拥民译文:“我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时,克里克的理论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蛋白质结晶学的范围。任何重要的问题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经常到其他实验室去,目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下别人都完成了哪些新实验。
一般来说,克里克对待实验里的其他科学家都表现得彬彬有礼,而对那些并不理解自己实验真正意义的同事,他也会顾及他们的感受,但是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目的。克里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设计出一系列能够证实自己的解释的新实验。紧接着,他就会开始夸夸其谈:克里克会告诉所有愿意听他讲解的人,他聪明的新想法将会怎样推动科学的进步。”
刘望夷译文:“这样就引起了对克里克一种心照不宣的真正恐惧。这种恐惧感在那些尚未成名的同辈人中间就更加强烈。他掌握别人的资料并使之条理化速度之快常使他的朋友们吸一口凉气,担心在不远的将来他会成功,并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出剑桥大学各个学院在谨言慎行、温文尔雅的风度掩饰下的智力迟钝。”
贾拥民译文:“克里克这种做法通常会引发其他科学家对他的一种心照不宣的、真实的恐惧,尤其是在那些尚未成名的同辈人中,这种倾向更明显。克里克掌握别人的资料并将之简化为内在一致性的统一模式的速度之快,常常令他的朋友们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担心,不久的将来克里克取得成功后,会在全世界面前揭露:剑桥大学各学院给外人留下的谨言慎行、温文尔雅的良好印象只是一种掩饰——掩饰他们头脑的糊涂。”
参考文献: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J. D. 沃森著,刘望夷等人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统一书号: 13031-2643。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第二版),J. D. 沃森著,刘望夷等人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J. D. 沃森著,刘望夷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ISBN:9787122054500。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詹姆斯沃森著,刘望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ISBN:9787532770717。
《The Double Helix-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J. D. 沃森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标准书号:7-03-015651-X。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詹姆斯·沃森著,贾拥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网站:http://icsszju.vip50.sunbo.com/show_hdr.php?xname=07K2911&dname=I207KA1&xpos=4
生化与细胞所举行王应睐、钮经义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http://www.sibs.cas.cn/xwdt/dqwh/201512/t20151222_4501103.html
“DNA传奇:傲慢自大、夸夸其谈的人怎么开创新时代”,詹姆斯·沃森,知识分子,2017-02-03
Top 10 most influential popular science books, New Scientist, 215(2884):48, 2012-9-26,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1528841-300-top-10-most-influential-popular-science-book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