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医院协会科研实验室管理专题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武汉医院协会科研实验室管理专题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方和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现在由我代表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科研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全体向大会报告第一届委员会工作。
一. 协会宗旨
我们协会是武汉医院协会下所辖的一个二级专业委员会,在协会范围内通常被称之为“武汉市科研实验室管理协会”
本(科研实验室管理协会)协会的宗旨为团结本地区与医学科研实验室工作相关的各级人员;交流并创新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与经验;在科学信息,技术,仪器,与试剂等多方面实施相互协调,配合与支持;为推进本地区医学科研事业的高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研实验室管理分宏观与微观管理两部分,它以“医教研”各科室全体人员为对象,其工作涉及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实验仪器管理,实验材料与试剂管理等多方面;需要与上级管理部门,繁多的职能部门,后勤与物资保障部门,并与各类商业性机构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合作,其涉及范围之广,管理难度之大无疑当列在医院协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之前列。鉴于当前科研实验室管理从体制到方法均处于所谓“百花齐放,五类杂陈”的好时机,而实验室的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乎科研项目执行的力度,质量与水平。因此,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无疑将是当前“医院协会”体系中管理难度最大,交流与协作契机最多,方法创新要求最为紧迫的一个管理科学门类,而其组织也一定是医院协会中最为活跃的分支组织之一。
二. 科研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基本状况
武汉医院协会科研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 2006年1月召开,大会经选举产生委员41人,常委17人,分别来自我市近29家医院,医学院校,及其医学科研机构。他们中包括相关学科领域卓越有成就的教授,专家,但其主体仍为各单位科研实验室的宏观与微观管理者。当前,他们中的多数均经因各种原因而退出工作(包括退休,调离本单位,以及出国定居等),目前委员会仅保留委员13人,常委6人,副主委2人。鉴于该届委员会成立至今已超过6年,因而及时召开代表大会,吸收新的协会成员,组建新的委员会,并推举出新的协会管理机构,便成为本协会顺利运作的最为迫切的需要。
三. 冀往工作概述
六年来,在市民政局,市科协,尤其是市医院协会领导 X局长,XXX秘书长与XXX主任等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挂靠单位及其领导的大力支持,协会委员会团结全体会员,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在协会的不同阶段主各具特色。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探讨管理(实验室管理新)方法
本协会成立的头三年,其组织构建上采用学会方式(科研实验室管理学会),学术创新是工作的重点,而科研实验室管理方式的创新被列为学术工作的重要方向。围绕这一工作方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其成果主要以学术会议以及论文发表的方式交流与推广。
1) 提出并实施“微型实验单元租赁”理念;
研究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与实验基地建设滞后是近十年来医学研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对部分归国及其初次获得项目资助人员研究工作启动的影响尤其明显。加之他们中部分,甚至是多数人员对实验室的需求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如何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满足上述人员的科研要求便成为当时科研实验室管理的难点。
面对这一难题,我们与同济医学院前医学实验中心孙才龙主任一道提出“微型实验单元租赁”新理念,并在同济医院率先进行实践。具体方法为在该中心划出部分实验区域,配备成若干个实验器械,公用试剂,甚至小型实验设备相对完善的实验单元,整体提供给尚不具备实验条件的研究者个人或科室,由他们相对地独立管理与使用,以迅速解决这部分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上)无家可归的尴尬现象,对其研究工作尽早开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一措施的构建与运作方法总结成论文在“中华科研实验室管理杂志”上发表。当前各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实验室在数量与条件上虽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不可能,同时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研究人员组建专门的实验单元。所以,尽管在执行方式上已经发生若干变化,然“微型实验单元租赁”的理念仍旧在部分单位实验中心以及各大型专科实验室(如马丁教授的妇科肿瘤实验室,陆伏尔教授的中医研究所,以及唐望先教授的肝病研究所)等单位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市口腔医院等单位在中心实验室的管理上迄今仍旧采用与此类似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其管理水平与客观效益迄今仍处于本地区的前列。
2) 建立主管技师负责制;
科研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员工工作热情的调动,足够的关注与放手使用是达此目的的最佳手段。而当前实验室员工学历高,头脑灵活,基础知识扎实为对他们的放手使用提供了前提。为此,我们仿照临床科室住院医师负责制的管理理念,提出“主管技师负责制”的实验室管理新方法。即将中心实验室的全部(或某一部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权限阶段性地委托给入职三年或以上,完成基础实验室知识轮训与适当管理思维训练的本科以上职工。让他们在科技服务的第一线实施对实验室全面而主动地行政与技术管理。这一工作方法及其实施效果的总结已经在中华科研管理杂志上发表。其突出优点又三。①为管理承担者提供了一个在管理与业务能力上快速提升的机会;②为未承担管理责任者腾出了时间,使得他们在从事少量机械服务的同时,能集中精力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③极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从而保障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能向更高水平发展。
3)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发掘与优化实验室服务潜能的最好方式。中心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契机。作为协会工作的重心我们曾投入较大人力与财力。这一工作的范围包括中心实验室信息构成及其特征的调研;软件需求的编制;早期软件制作;软件在实验室管理上的试应用;以及应用工作的总结等。医院协会赵秘书长,刘晓刚主任,以及挂靠单位科研处胡继发副处长曾给,大力支持。并为该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上述工作曾总结论文两篇,分别在中华医院管理(增刊),以及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上发表。而为该软件制作而进行的实验室信息构成特征的调查(即软件需求制备调查),对本地区科研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建设起到很好其运作仅取得阶段性成果。地促进作用。由于该项目运作涉及面广,经费需求多,其应用涉及医院的实质性管理,
2、 协调具体(管理)问题
2009年, 科研实验室管理学会与”武汉医院学会”一道改为“协会运作”建制。其工作目标与方式均发生相应的变化。此一时期我们工作的重心放在各成员单位间管理工作的协调,以及造成这些问题潜在原因的探讨。鉴于协会经费拮据,以及上届委员与常委会成员多为共事多年的挚友,因而协会活动方式改为小型讨论会,或称“专题沙龙”的形式。这种“沙龙”每年2-4次,由秘书组指定参加单位,参加人员以及召集人员。参加人数通常10余人内,讨论专题不超过两个,每一专题指定(但不限定)专题引导者,活动的时间不做限定,活动方式与生活及个人情趣紧密相连,而活动的成果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
活动的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即讨论与协调与会人员及单位提出的具体问题与要求,探讨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出并讨论当前科研实验室中存在的管理隐患及其潜在的较深层次的原因。前两方面着重解决具体问题,后一方面立足提高管理思想。近几年来所讨论的问题中,保留记录者有如下几项:
科研实验室实验技术的传承方式与特点;
不同体制实验室中科研成果的质量保障;
中心实验室在实验技术研发中的引擎作用;
专科实验室与公共实验室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临床科技人员对科研实验室需求的特殊性;以及
专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等。
在上述“沙龙活动”过程中,主持人巧妙引导,与会者踊跃发言,针对现实问题深入剖析,往往能撞击出有趣的思想火花。给与会者带来深刻地启迪(具体活动举例略)。尽管这一活动形式并无实质性创新,但其客观效果之好的确出乎预料。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协会下一届委员会对这一活动形式加以保留。
四.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同时对本届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
但限于时间关系,此部分内容留待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会中再行汇报。
五.协会经费使用状况(略)
以上是本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现提供给大会审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