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学认识青海玛多M7.4地震 精选

已有 5183 次阅读 2021-5-22 07:49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5220204分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以下简称玛多M7.4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基于我们所提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判断该震所属的事件类型与震后地震趋势。 

image.png

1 汶川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玛多M7.4地震位于我们所命名的汶川地震区(图1),该地震区迄今为止共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分别是13279月四川天全MS7.75地震、193717日青海玛多MS7.8地震与2008512日汶川MS8.1地震,根据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建立各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如图2所示。 

image.png

2 考虑误差修正后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638.2.14—2021.05.22之间

MS≥5.5地震的CBS与时间关系

根据我们提出的主震判识准则,可知2008512日汶川MS8.1地震仅是一次标志性地震而非主震,汶川地震区存在第3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标志性地震;根据我们提出的震级约束条件,预判该未来标志性地震震级为MS8.0~8.3,在此标志性地震发生前,该地震区还将发生多次不超过MS7.7的预震;我们确定的锁固段破裂门槛震级(Mv)为MS5.5,故确认玛多M7.4地震为第3锁固段破裂事件,是一次预期的预震。该预震发生后,仍距未来标志性地震的临界状态尚远,这意味着需要很长时间该标志性地震才会发生。然而,不同量级的预震会不时来袭。

需要指出的是,自2008512日汶川MS8.1地震以来,汶川地震区共发生了3M≥7.0的地震,分别是20134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201788日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与本次的玛多M7.4地震(图1)。根据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这3次地震均为该地震区向第3锁固段峰值强度点损伤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大预震(major preshocks)。

记得有位科学网博主和我讨论过汶川地震。我们的研究表明汶川地震不为主震,而他认为汶川地震如此大,竟然不是主震,这简直不可思议。其实,判断某个地震区的某次地震是不是主震,过去是没有办法的,但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可靠的方法,且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地震区震例的验证。再者,某次标志性地震是否为主震,不是单独取决于其震级,而是取决于相邻两次标志性地震的震级差(Mn-Mn-1>0.5)。

如果某地震区的某次标志性地震不为主震,那么其后续地震(预震)活动如何呢?是这样的——不小于Mv的地震在地震区内随机发生且保持活跃。从汶川地震后汶川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情况看,确实不小于Mv的地震在该地震区内随机发生(并非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且保持活跃。例如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S7.0和本次的玛多M7.4地震随机分布在该地震区内,并非全部沿着龙门山断裂带分布。预震活动的这一特点,时刻提醒人们“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无防”。

相关:

揭示汶川地震演化过程之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9607.html

地震们要脸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28253.html

如何厘定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的边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273015

科学探索之旅:寻找大地震前兆的艰辛历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732.html

寻找普适物理常数的一种途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5503.html

如何理解地震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6410.html

地震能否被预测”是科学命题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中国及其周边M≥8.0地震孕育过程分析大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2222.html

全球M≥9.0地震是如何炼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166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7719.html

上一篇:科学认识云南漾濞M6.4地震的可预测性
下一篇:科研追求:留下“垫棺作枕”之作
收藏 IP: 59.109.158.*| 热度|

20 杜学领 杜永军 蔡宁 郑永军 檀成龙 关蕾蕾 王安良 张叔勇 周忠浩 晏成和 康建 杨正瓴 李璐 韦四江 辜英求 宁利中 张明武 籍利平 王媛媛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