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子
参考《全球地震目录》(宋治平等,2011),不同学者给出的研究结果,以及主要机构给出的震级参数,我们【1】给出了有史以来全球M≥9.0地震目录,见表1。
表1 有史以来全球发生的M≥9.0地震
编号 | 年 | 月 | 日 | 纬度 | 经度 | 深度 | 震级 | 标度 | 地名(中文) |
1 | 1700 | 1 | 26 | 45 | -125 | 9.0 | MS | 美国:俄勒冈州西部近海 | |
2 | 1960 | 5 | 22 | -38.235 | -73.047 | 35 | 9.5 | MW | 智利:蒙特港,巴尔迪维亚 |
3 | 1964 | 3 | 28 | 61.017 | -147.648 | 6.6 | 9.3 | MW | 阿拉斯加湾 |
4 | 2004 | 12 | 26 | 3.295 | 95.982 | 30 | 9.0 | MW | 印度尼西亚:锡默卢岛 |
5 | 2011 | 3 | 11 | 38.322 | 142.369 | 32 | 9.0 | MW | 日本:宫城东部海域 |
上述地震分别发生在我们划分的哪个地震区(图1)呢?表1中编号1和3的地震发生在旧金山地震区(No.39),编号2的地震发生在瓦尔迪维亚地震区(No.44),编号4的地震发生在雅加达地震区(No.34),编号5的地震发生在北海道地震区(No.38)。搞定图1,可是用了近7年时间哦,在这段时间,眼瞅着不少人由“贫农”成为了“土豪”,而咱则有“土豪”成为了“贫农”,不过咱从没后悔过,感觉在自然科学的世界寻找真理远胜于人世间吃喝玩乐带来的愉悦。
图1 全球地震区划分图(2.0版)
上述M≥9.0地震的发生是偶然的吗?其孕育过程有章可循吗?本文将先简介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然后用之分析其孕育过程。
2、预测理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地震区积累能量发生大地震的载体为锁固段,在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发生的标志性地震,遵循着如下简单的确定性规律,即:
Sf (k)=1.48kSc (1)
Δ=[ Sf*(1)-1.48 Sc*]/0.48 (2)
式中,Sc为误差校正后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对应的CBS监测值;Sf(k)为误差校正后第k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对应的CBS预测值;Sc*和Sf*(1)分别为误差未校正前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对应的CBS监测值;Δ为CBS误差。为何会有误差呢?这是因为时间越早,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越差,所以误差就出现了。
相邻标志性地震的震级遵循什么样的约束关系呢?其是:
|MF - MC|≤ 0.5 (3)
式中,MC和M F 分别为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对应的标志性地震震级。若为双震,按能量等效原则视为一个地震考虑。
相邻标志性地震之间的预震震级满足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呢?其是:
MP≤min (MF,MC) - 0.2 (4)
如何判断某标志性地震是否为主震呢?我们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如下判据:
EB>>EC (5)
式中,EB为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其所属地震区积累的弹性应变能,EC为该标志性地震本身释放的弹性应变能。若满足式(5),则可判断该标志性地震不是主震。 需说明的是,在假设某一地震区地震效率为常量的条件下,地震波辐射能可作为弹性应变能的替换量。
嗯,我们预测标志性地震、判断预震震级上限与主震的公式,是如此简单哦,正所谓大道至简嘛。写到此,不由想起了科学巨匠们关于“简单”的名言,供童鞋们做科研时参考。
伽利略建言“自然界总是习惯于使用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行事。”
达芬奇认为“自然界总是以最简洁的方式行动。”
爱因斯坦提出了逻辑简单性原则,认为“这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组成了理论的根本部分,它们不是理性所能触动的。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
牛顿悟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
言归正传,那么地震们认可这些简单的公式吗?别急,咱不看广告,而要看疗效,以下将通过实际震例分析,用数据说话。
3、震例分析
3.1 旧金山地震区
该区曾发生的3次标志性地震(图2)分别是:1700年1月26日北美卡斯卡迪亚俯冲带MS9.0地震,1899年1月24日格雷罗Muk8.6/9月10日阿拉斯加湾MS8.6双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南部MW9.3地震。
图2 旧金山地震区1523.12.20-2016.2.24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W≥7.0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遗憾的是,由于该区1700年以前地震目录缺失,不清楚1700年MS9.0地震前是否发生过其它标志性地震。然而,从我们分析过的震例看,MS9.0地震前应有多次不小于8.5级标志性地震发生。
3.2 瓦尔迪维亚地震区
该区曾发生M≥8.0地震67次,其中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尔迪维亚Mw9.5地震,是有史以来全球地震的“冠军”得主。该区发生的3次标志性地震(图3)分别是:1716年2月秘鲁Muk8.8/8.6双震,1906年1月31日厄瓜多尔西部近海Muk8.9/1907年11月16日秘鲁乌奇萨MS8.7双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尔迪维亚MW9.5地震。该区在向下一次标志性地震演化过程中,曾发生2010年2月27日智利比奥比奥近海MW8.8地震,这是一次显著预震。嗯,未来有标志性地震发生的地震区,显著预震们总是不甘寂寞滴。
图3 瓦尔迪维亚地震区1471.8.29-2016.2.24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0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3.3 雅加达地震区
该区曾发生的4次标志性地震(图4)分别是: 1818年11月8日印度尼西亚巴厘海MS8.5地震, 1861年2月16日印度尼西亚拉贡迪MS8.5地震,1938年2月1日班达海MW8.5地震,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西海岸MW9.0地震。
图4 雅加达地震区1629.8.1-2016.2.24之间CBS值与时间(t)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7.0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3.4 北海道地震区
该区曾发生的3次标志性地震(图5)分别是: 1898年6月5日日本海沟Muk8.7地震,1952年11月4日勘察加东部近海MW8.9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东部近海MW9.0地震。
图5 北海道地震区144.2.15-2016.2.24之间CBS值与时间(t)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W≥7.0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从上述震例分析可看出,各地震区标志性地震的孕育规律遵循着式(1),其震级约束关系满足式(3),相邻标志性地震之间的预震震级上限满足式(4)。这充分说明:标志性地震的发生有规律可循,具有可预测性;预震震级上限有“法”可依,不会乱来。我们根据式(5)判断,这些发生过M≥9.0地震的地震区,其主震均尚未发生,故未来各区的防震减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4、讨论
从岩石力学原理上说,在能量持续供给下,一个特定地震区某个地震周期内,承载力较小的锁固段会首先断裂,然后应力转移到承载力相对较大的锁固段上,导致其发生断裂,依此类推,直至承载力最大的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即主震发生。显然,主震前的所有地震,无论其大小均表示地震区处于能量积累过程,而主震和其后的余震才表示能量释放过程(图6),其遵循着能量(弹性应变能)守恒原理。按此原理,才能合理解释地球上以前从未发生过M9.0地震的地震活跃区,近些年才发生如此规模地震的事实,如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图4)和2011年日本MW9.0(图5)海啸地震。从图4和图5可看出,这两次MW9.0地震均为标志性地震,为可预测地震类型,其发生前所属地震区分别曾发生多次不小于M8.5的标志性地震和数量众多的预震。能量计算表明,该两次MW9.0地震发生前,其所属地震区积累的能量均远大于其本身释放的能量,由式(5)判断其不为主震,说明其发生并非偶然,而是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
图6 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
参考
【1】地球发生过几次M≥9.0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8888.html
其它(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