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USGS报道,2024年1月1日,在日本西海岸本州岛发生M 7.5地震,参数如下:
2024-01-01 07:10:09 (UTC)
M 7.5
37.498°N 137.242°E
10.0 km depth
https://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6000m0xl/executive
震源机制解表明,该沿海地震发生在一个走向西南或东北的中等倾斜的逆断层上(图1)。日本是一个地震活跃的地区,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东海岸,而该震发生在日本西海岸,那里的浅层断层容纳了更广泛的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变形。浅源地震比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造成的破坏更大,因为浅源地震产生的能量在距地表较近处释放,故相对于位于地球深处的地震产生更强的震动。该震在陆地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并引发了海啸。
图1 P-T图
该震发生在珲春地震区(图2),其位于三个地震区的交界处。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图3),且较大地震主要源于赋存在俯冲板块内的锁固段,故在该地震区,靠近日本的较大地震,其震源深度通常较浅,而靠近我国东北地区的较大地震,其震源深度通常较深——多为深源地震。
图2 珲春、北海道与琉球群岛-台湾岛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图3 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示意图
该地震区曾发生3次标志性地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48049.html):1900年1月11日日本海Muk7.8地震,1918年1月30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MS7.7地震与1949年9月23日日本海MS7.8地震。从图4看出,这些标志性地震的演化遵循我们发现的指数律。
根据我们提出的主震判识原则,判断1949年日本海MS7.8地震不为主震,即该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存在第3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下一次标志性地震(MW8.1左右)。根据我们提出的震级约束条件,在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该地震区还将发生不超过MW7.6的预震。
图4 误差修正后珲春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19.2-2016.1.3之间
MS≥6.5地震的CBS与时间关系
因此,2024年1月1日日本西海岸本州岛M7.5(视为矩震级标度)地震(大于锁固段破裂门槛震级MS6.5),是一次预期的预震。需要提及的是,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MS7.3或MW7.0)发生在该地震区,是一次预震。
2024年1月1日日本西海岸本州岛M7.5地震发生后,距下一次标志性地震的临界状态又接近了一步,但仍距该临界状态较远,故未来仍将发生系列不同量级的预震,直至标志性地震发生。
相关:
地震们要脸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28253.html
如何厘定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的边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273015
科学探索之旅:寻找大地震前兆的艰辛历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732.html
寻找普适物理常数的一种途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5503.html
如何理解地震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6410.html
“地震能否被预测”是科学命题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中国及其周边M≥8.0地震孕育过程分析大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2222.html
全球M≥9.0地震是如何炼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1661.html
地震产生机制学说的统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36927.html
什么样的断层会出现蠕滑/黏滑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8302.html
为什么说弹性回跳机制是冗余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04850.html
Hongran Chen, Siqing Qin, Lei Xue, Baicun Yang, Ke Zhang, 2022. Universal precursor seismicity pattern before locked-segment rupture and evolutionary rule for landmark earthquakes. Geoscience Frontiers, 13(3). https://doi.org/10.1016/j.gsf.2021.10131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2100178X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