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子
咱近期发表的有关地震前兆【1】、地震机理【2】、地震可预测性【3】、水库诱发地震【4】以及全球M≥9.0地震震例【5】的博文,承蒙编辑“精选”看客较多,引起了不少圈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兴趣,和咱联系说希望看到更多“地震产生过程”的博文,尤其是有关我国典型震例分析的博文。嗯,这个建议好,咱不仅要放眼世界,更要胸怀祖国嘛,能够为大家科普下地震知识,让大家了解下地震孕育规律,甚至为防震减灾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咱作为一名科学家伙义不容辞的义务。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发表就职演说时,说过一句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大家心知肚明,我国有些学者通过辛勤地“灌水”,“忽悠”到了大项目与“帽子”等,但真正的科技贡献微不足道,睡不着的时候想想,心中可有愧乎?
言归正传。有史以来,我国及其周边曾发生多次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据有关资料(张晓东,2008),1556年2月2日陕西华县MS8.2地震死亡约 83万人,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 MS7.8地震死亡约 24万人,1920年12月15日宁夏海原 MS8.5(MW8.3)地震死亡约23万人,1303年9月25日 山西洪洞MS8.0地震死亡约 20万人。
我国大陆地震主要为板内地震,具有多、大、广、浅的特点。因此,突破乃至解决板内大地震预测的科学难题极为重要,对我国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大有裨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我们创立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其配套预测方法,可预测地震区某些标志性地震和标志性预震。对我国及其周边地区共划分了33个地震区(图1),其中有14个区当前地震周期曾发生一次或多次M≥8.0地震。以下,将根据该理论,回放这些巨震的演化过程,以揭示其演化特征。
图1 中国及其周边地震区划分图(3.6版)
二、震例分析
1、科什阿加赤地震区
该区近邻新疆和内蒙。该区在公元前5435年开始有地震记载,到目前已经约7453年了,但当前地震周期主震尚未发生。对板内地震区而言,一个地震周期走完一般得需数千年,甚至上万年,非常的漫长啊。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2),分别是1761年12月9日俄罗斯唐努图瓦州穆古尔阿克瑟西南Muk8.3地震, 1905年7月蒙古库苏古尔南部MW8.3双震,与1957年12月4日本查干湖南部MW8.3地震。进入新世纪以来,在2003年9月27日,该区曾发生俄罗斯科什阿加赤MS7.5地震,这是向下一次标志性地震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显著预震。
该区有一条“牛”断层——Bolnay fault,其长约2000公里,约是著名San Andreas Fault(长约1050公里)长度的两倍,发生过多次大震和巨震(3次MW8.3地震),预计未来还将发生MW8.5-8.8标志性地震。
图2 科什阿加赤地震区公元前5435-2016.1.3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3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2、石河子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2次标志性地震(图3),分别是1906年12月23日沙湾西南MS8.0地震与1931年8月11日富蕴MS8.0地震。注意哦,箭头之间地震为预震,其中加标注的为显著预震,下同。为节约篇幅以免冗长,一般情况下显著预震名称就不加以说明了。
图3 石河子地震区1737.12.28-2017.8.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6.0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3、新源-阿拉木图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4),分别是1812年3月8日新疆尼勒克东MS8.0地震, 1889年7月11日阿拉木图MS8.4地震,与1911年1月3日阿拉木图MS8.2地震。
图4 新源-阿拉木图地震区公元前250-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7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4、昆仑山口西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5),分别是1924年7月3日和14日新疆民丰东MS7.25双震,1973年7月14日西藏尼玛北部MS7.5地震,与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口西MS8.0地震。
图5 昆仑山口西地震区1924.7.3-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6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5、古浪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6),分别是180年甘肃高台西MS7.5地震,1927年5月23日古浪MS8.0地震,与1932年12月25日昌马MS7.8地震。
图6 古浪地震区180-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5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6、海原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4次标志性地震(图7),分别是1561年8月4日宁夏中宁东MS7.5地震,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MS8.0地震,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MS8.2地震,与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MW8.3地震。看出来了吧,在1920年海原地震前,该区曾发生1879年7月1日甘肃武都南MS8.0预震,预震震级也可以很大哦。
图7 海原地震区公元前193.2-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5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7、汶川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8),分别是1327年9月四川天全MS7.75地震,1937年1月7日青海玛多MS7.8地震,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1地震。
图8 汶川地震区638.2.14-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5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8、小江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4次标志性地震(图9),分别是1500年1月13日宜良MS7.0地震, 1733年8月2日东川MS7.5地震,1833年9月6日嵩明MS8.0地震,与1970年1月4日通海MS7.8地震。
图9 小江地震区1446.4.7-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6.0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9、林芝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2次标志性地震(图10),分别是1411年10月8日西藏当雄西南MS8.0地震与1951年11月18日当雄MS8.0地震。
图10 林芝地震区642-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7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10、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5次标志性地震(图11),分别是1669年6月4日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MK8.0地震,1803年9月1日印度库马翁MS8.1地震,1833年8月26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北部MS8.0地震,1897年6月12日印度阿萨姆邦MS8.5地震,与1950年8月15日中国西藏察隅MW8.6地震。有史以来,察隅地震是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
图11 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1505.6.6-2016.1.3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6.1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11、运城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12),分别是1303年9月25日山西洪洞MS8.0地震, 1556年2月2日陕西华县MS8.2地震,与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MS8.0地震。
图12 运城地震区公元前2300-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6.0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12、唐山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5次标志性地震(图13),分别是1597年10月6日渤海MS7.5地震,1668年7月25日郯城MS8.0地震,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MS7.8地震,1888年6月13日渤海湾MS7.8地震,与1976年7月27日唐山MS7.8地震。
图13 唐山地震区公元前1767-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0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13、琉球群岛-台湾岛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14),分别是1498年9月20日日本静冈近海MS8.6地震, 1707年10月28日日本德岛近海Muk8.4双震,与1911年6月15日琉球群岛Muk8.7地震。
图14 416.8.23-2016.1.3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5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14、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地震区
该区已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图15),分别是1754年5月15日菲律宾塔尔火山MK8.3地震,菲律宾棉兰老岛1897年9月20日、21日MS8.6双震,与1939年12月21日印度尼西亚卡洛Muk8.6地震。
图15 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地震区1599.06.21-2018.02.07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7.3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三、小结
1、标志性地震的发生遵循确定性规律,故其具有可预测性。这些地震的发生是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发生没有偶然性,且受普遍认可的能量守恒原理支配。
2、相邻标志性地震之间的历时一般为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甚至更长。
3、在相邻两次标志性地震之间会发生数量众多的预震,其震级上限满足我们给出的约束关系。
4、由于各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均未发生,未来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我国及邻区有些地震区已处于临界或亚临界状态,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尤为重要。大家晓得,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无防啊!
地震物理预测涉及到力学模型建立、地质构造剖析、地震区划分、监测物理量选择、震级修订、锁固段有效破裂事件提取、显著前震判识与主震事件判识等一系列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已穷经皓首去探索,做到了目前这个程度,但仍有某些“拦路虎”需要扫除。我们深知“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的道理,继续攻坚克难攀高峰,为地震物理预测理论与方法能用于实战(预报)而不懈努力。
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7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72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14105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