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5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博文

和博友邹谋炎老师见面聊天 精选

已有 4635 次阅读 2012-11-30 18:3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老师, 聊天

112426日因公事出差了一趟北京,顺便拜访了科学网上的博友邹谋炎老师,邹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积极,乐观,满头白发却雄心壮志,70多岁的老人恐怕大多在安度晚年,他却在发展产业,这样的人生态度很值得年轻人学习。由于我和邹老师从事不同的行业,在具体专业上没有共同语言,至少是我不懂他从事的行业,但他的产业理念让我深思。 “国产材料,民用工艺,成品率97%”。为什么邹老师可以做到这样的境界?莫非邹老师在“吹牛”?我认识中国液压行业几位精英,有些还见面交流过,我觉得液压行业这些精英的观念,思维深度跟邹老师不一样,我相信邹老师没有吹牛。

中国液压行业现状是:进口材料,巨额购买国外先进加工设备,仍然成品率低,可靠性差。据我所知,山东常林投资26亿,湖南三一重工和广西柳工投资液压元件都在10亿以上,但仍未见液压元件可靠性得到根本性改变。这让我想起邹老师《理论非无用,唯需精和深》一文:“比如电子电路设计,无论大学和研究所,都可以找到一批专家、高手,信手拈来就可解决问题。但有一个事实大家是承认的:中国造电子产品成品率低,可靠性差。”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一样,经验丰富懂行情的高手大把,但基本事实得承认:中国机械装备可靠性差,喷上不同颜色油漆的工程机械不过是德国和日本几家企业零部件的组装品,不但70%的利润被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拿走,而且交货期还受制于人。据报道,安徽有一家工程机械企业,说什么都装好了,就差一个液压阀,日本迟迟不供货。

上个月在上海参加展览时和几个称得上是中国液压行业领军人物的人交流,其中有一人跟我说:“你们年轻人不要把技术太当回事,液压行业没什么高深技术,中国液压行业落后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经济的问题。”我很困惑,我们小厂投资小,设备落后,可以认为是经济问题,但那些投资十几二十亿的大公司怎么又没根本解决液压元件可靠性问题?我的困惑还是在邹老师那里找到了一点希望。“你设计出一个可用的电路是不够的,可惜的是,大多数设计人员到此为止(机械行业也一样,设计到可用为止)……,天线理论设计不复杂,问题出在加工误差该如何控制,解决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必须有理论依据,如果没有理论依据,从试验去摸索,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钱?”我知道液压行业有几位领军人物搞产品研发就是从试验中摸索的,反复试验,发现问题,改进,再试,再改。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徐绳武发表了《中国CY泵的研发体会和经验教训——访CY泵领军人物徐绳武》一文,文章称反复试验就用了8年时间,从开发到成熟共用了16年。大国企可以这样做,小民营企业根本不可能这样搞。文章还称他85年担任了行政职务,没时间改进CY泵,10年后被德国一家企业远远赶超。为什么人家用10年时间就可以远远超越你用16年呕心沥血得来的东西?

老师提到“参数中心设计”技术,目前在机械行业没有听过这项技术,上网查找文献,只见IC制造行业有这项技术。我猜想,中国设计的机械产品是否是因为没有按“参数中心设计”理念去设计,参数取值凭感性经验,国内工艺离散性大,很可能超出容许范围而不觉察,造成产品故障率高。下一步我计划钻研一下“参数中心设计”技术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用,看看能否把电子信息行业的方法移植到机械行业。

老师建议我学理论不可泛泛而学,要思考理论怎么应用,我之前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深入不得不要宽泛一些,甚至要跨专业领域,所谓学科交叉。比如,即使把《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学得再深也无法看懂邹老师《反卷积与信号复原》那本专著,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

我本想把这篇博文发邮件给邹老师,考虑到没什么机密的东西,不妨放在科学网上,供大家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5553-637908.html

上一篇:读书,大学才开始
下一篇:部分科研人员该改变一下心态
收藏 IP: 58.255.168.*| 热度|

7 曹聪 武夷山 张红光 张海霞 李学宽 汪晓军 陈智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