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研究生应该把心思放在研究上面
『问题就出在他对科研和教学特别热爱,可是,教学水平实在太差,误人子弟啊。』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说,很难说明这位老师在误人子弟,如果他教的是错的,点评指导学生的是错的,可以说是误人子弟。但如果仅仅因为授课超时,误了学生的饭点;给的内容太多,让学生一时消化不了,是不可以说这位老师误人子弟的。
『导致我们学校计算机系的同学相比于同城市但排名靠后的学校,找工作一塌糊涂。』
这句话真是非常不严谨,是这篇博文的严重漏洞。计算机系的老师又不是一个,即使一位老师讲课不好,怎么能有这种推理关系的。
博主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达不到这门课程的要求,从而无法理解这位老师的学识所在。如果是这样,博主上什么样的课,老师对他才不是误人子弟呢。
博主已经是博士生了,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文章逻辑漏洞太多,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
国外著名教授中,也有个别的讲课不够出彩,甚至也有写出本领域著名教科书的,真正见到了,上课的时候,讲的也不是很好,好和不好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博士生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感觉这位博主注重的都是形式,研究生还是应该把心思放在内容上,从研究的角度看问题,很明显这位博主对研究生基础课的理解,跟这位老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也许这就是普通人跟大科学家的区别所在。
在国内,都是老师适应学生,到了国外,是学生去适应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每个专业、每个课程,都有相应的学术标准,该博主一时转不过来弯,写出文章,正好作为案例放到我们这里。
---------李云帆:一个神奇的老师,一门神奇的课-------------
事情这样的:选了一门计算机系(并不是我的专业)的课;算是计算机领域的基础课。老师是个80岁左右的老头,领域内的大牛,出版了几本专著,若干专利,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概念,并且,我们很多人计算机CPU内运用的一些基础算法就是他发明的。人也很和蔼。曾几次当系主任。
问题是:
1. 做为PhD和硕士生的基础课,学期一开始,就是考试,说是看每个人的背景水平;但很不公平的一点是,大家来自不同背景,他却把开学第一节课quiz的成绩算入期末成绩。这样是否涉嫌背景歧视?
2. 期中、期末考试考的也全部跟他讲课的东西没有关系。得多少分,跟背景直接相关,而与学的好坏无关。
3. 每节课上课,完全靠嘴说,以及在草稿纸上随便画画;没有任何参考书和PPT等资料以供课后复习。
4. 每节课讲的东西都是几道题,并没有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他选的题都是他自己的研究领域,把相关内容放到google里搜索,搜出来的只有他的专著和paper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关内容。有同学说的好:凡是google里面搜不到的东西,都不值得做为课程讲授。
5. 特别啰嗦,毫无时间观念。可能有人会说,很多老师都啰嗦。但他啰嗦到,一个半小时的课,他能拖到2小时到3个小时。而且据他的PhD学生(也是我们的teachingassistant)说,他出去开会,经常会超时一个小时以上,以至于大会组织者会专门请我们的teaching assistant去打断他。(守时不应该是美国人的为人处世基本原则吗?)
6. 对于以上问题,试图专门找他沟通。可是,一进他办公室,就被他掌握着话题说个不停。强行打断他,说出我们想沟通的问题,可他用一句话应付之后,立即说自己的。也就是说:无法沟通。
7. 上课用的习题和材料,很多都是手写的,乱乱的。而且,上面的日期都标着197x年、198x年,然后用笔划掉,在旁边标上今年的日期,也就是说,这个老师懒到了用手打字以及几十年来,都用的是同一套习题。
8. 学生在课上做presentation,给每个学生规定的时间是20分钟。可是,每个人几乎每讲一页ppt,他都会有的没的点评20分钟,然后说“对不起打断你,我只是想指出来某某某,下面你继续,xxxxxx”当他道完歉,说让presenter继续的时候,他会接着再讲15分钟。也就是说,一页ppt,他耽搁的时间就是35分钟左右。结果,本来安排一节课讲完的ppt,被他拖到了4节课才讲完,而且,每节课都延长一小时。这对于学生真的是种煎熬。
由于这是计算机系最重要的基础课,但学生从这门课上无法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往往一开始水平是什么样,学期末水平还是什么样。导致我们学校计算机系的同学相比于同城市但排名靠后的学校,找工作一塌糊涂。
那么请各位老师说一下:对于这种学术水平很高、系里地位很高、人品很好、但讲课水平实在很烂,却长期把持最重要的一门课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虽然美国大学每门课都有学生反馈,但往往都是直接反馈给授课老师,而不是系里的chair;也不会用来评估其讲学水平。因为美国大学往往认为:只要是给高分,学生给老师评估一般都会很高,所以学生评估没有价值。)
---------------------------------阅读结束------------------------------------------------------
这篇文章,没有一个字谈到该老师在学术标准上的缺失,该老师在教学上的极大热情,也能被这位学生说成是误人子弟。从这篇文章的行文用笔来说,我看到了文革小将们的心理基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