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摘议冯大诚博文观点: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批评孩子的学校和老师

已有 4045 次阅读 2014-4-11 11:1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估, 评议

摘议冯大诚博文观点: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批评孩子的学校和老师



----------冯大诚:“教师的子女学习好”----------

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也与家长有关。有些家长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所以喜欢对于孩子学校、老师的做法评头品足。这也与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过问太多所致。家长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认为不要过问太多。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就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我们家长,即使是大学教授,也未必对中小学每一门课程的设计、怎么样学习能够最附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知识分子可以给子女讲述他熟悉的知识,但是不要干涉子女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特别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批评孩子的学校和老师。过去的艺人很懂得这一点。梅葆玖先生说,他学戏的时候,他的父亲梅兰芳先生从来不过问老师教了什么戏,怎么教之类的问题。一直到若干年后出师了,回到梅兰芳先生身边,这才教他。这是很正确的做法。如果家长在家里对子女学校教师的教学说三道四,很难想象学生会在学校认真而虚心地学习,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我想,谦虚谨慎,这也是很重要的身教。

----------------------------------------------

『家长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认为不要过问太多。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就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这个意见原则上是对的。教师的职业习惯就是“评议”,每天对自己手下的学生“评头论足”,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但这种工作习惯不能拿回家里,评议不可乱用,中国文人的一大缺点也在这里。

『梅葆玖先生说,他学戏的时候,他的父亲梅兰芳先生从来不过问老师教了什么戏,怎么教之类的问题。一直到若干年后出师了,回到梅兰芳先生身边,这才教他。』

这个例子用在这里,其实跟当前的问题差别很大,冯大诚博主的推理真的不够仔细。让我们来看,能够教梅兰芳儿子的老师,级别肯定是非常之高,是当前中小学老师所远远比不上的。

博主的意见在原则上是对的,我自己作为家长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去做的。但是当前中小学教师,乃至中小学教材的质量过低,有时候超出了一个学者可以忍耐的极限。这个时候,如果不给孩子指出老师说的是错的,不给孩子指出,过于注重考试,注重写卷子是不对的,在这种具体情况下是弊大于利。

至于冯大诚博主的担心,确实有可能存在,不过博主的担心我以为也是有点脱离当前中国实际,中国的公立学校,普遍实行的还是威压式教育,学生在意的是老师的威压,是因为怕老师而学,跟博主的想象还是差了很多,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必担心孩子不够谦虚,倒反而更要担心的是,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们丢失了追求真理的胆气。


北京市已故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在十几年前就指出,担心学校和很多中小学老师,把孩子越教越笨,孙维刚的这种担心,在他逝去后十年多,反而是越演越烈!与冯大诚博主的担心相比较,变笨实际上的危害更大。


当然,教师的子女并不都学习好,只是印象中学习好的比例略高一点罢了。我也看到有的大学教师或者研究工作者的子女学习不怎么好的,这些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也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踏实,好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冯大诚博主将原因归结在该知识型家长干预了教学,有一定的道理,其他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无非是这些教师/科学家在子女教育上花的心思并不多、并不到位。


不踏实,好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可以有很多解释,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笨”么?“笨”到不知道自己不踏实,好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哪个中国人愿意自己这样,自丑而不自知,原因还是因为“笨”,因为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们教“笨”了。


面对这种情况,就不能由着学校来了,要做适当的教学思想的干预,不能由着学校把自己的孩子变成“考试型”人才。


感觉冯大诚博主想得太浅,是为文.


附记. 老师在孩子教学过程中出了错,家长有知识看出来了,此时应该怎样应对:


1. 冯大诚老师的意见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家长们如果觉得实在有必要,必须给孩子们指出错误的同时,不要抱着批评的态度和情绪,别情绪化,就事论事就好。


2. 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的权威,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确实应该尊重和支持。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就没有必要事事维护教师的威信了,教师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社会上普遍道德水准不高,又怎能单独要求老师。


如何对待别人的犯错,也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个过程。如果这个时候掩耳盗铃,只会给孩子们造成思维混乱,反而把孩子搞笨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83893.html

上一篇:教育的细节:早餐在学校
下一篇:手记北京八中数学教师王春辉的教学观点
收藏 IP: 76.164.201.*| 热度|

3 王春艳 李宇斌 蒋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