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幼教课程:成语形书画复合型课程教学流程设想

已有 6193 次阅读 2011-3-6 16:32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书法, 成语, 涂鸦, 培训, 形线画

很不好意思发这篇文档,因为我在这篇文档中所谈的那些技能上,水准都极低,不过为了孩子,拿出来请行家们指导,谢谢啦。

幼教课程:成语形书画  

王永晖

教学意义.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成语又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密码,直到今日,日用不衰。成语故事本身,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特别具备画景,以成语为主题线索,贯穿形线画、书法、绘画教学内容,采用身体活动、故事讲述、自主练习诸环节相联的主题型教学方法,以此构建的成语形书画课程,将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三年时间里,如果专心练习,孩子就能够将字练得非常好了,过了这个时间段,面临新的知识性学习内容,孩子们再重头补书法,不易挤出练习时间,又难达效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写字,但是其中能把字写得不错的人,相比会少很多,书法水平好的人之中又能画得不错的,相比之下更少。

所以,书法是硬功夫,若非练习,得之不易,我们的成语形书画课程,将孩子们聚在一起练习童子功,相当于当前学校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

教学流程.   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1阶段. 身体活动,韵律圈与临空画,有时可加演戏剧。

第2阶段. 故事讲述,成语故事与书法故事,除讲述环节外,还可包含讨论环节。

第3阶段. 自主练习,形线画、书法、绘画。

这三大阶段,分别对应于孩子的身-心-脑,书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充分准备,孩子有了感觉和体会,身心也静下来了,就容易在第3阶段练字的时候,激发起灵气。

韵律圈,又称作晨圈,师生围成一圈,一边诵唱歌谣,一边配合身体动作,群体性共动让气氛活泼有序,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进入课堂情绪。

临空画,孩子以手做笔,临空舞之,似在作画,画迹自由,可以人人不同,教师为增进自身理解,可参考形线画,将孩子的自发性临空画迹,抽象出来记在黑板上。

传统书法练习中,本来就有“悬空临摹”的方法,梅纽因的小提琴教学纪录片,也强调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空操器具,说明背后都有着相同的教学规律,能够增进孩子们体会、酝酿、掌握那种非常精细的手感、体感。

韵律圈和临空画,都属于身体大动作,书法练习,属于身体小动作(精细动作),孩子们先练习大动作,就为后面的精细动作提前做了准备和过渡。


第2阶段的故事讲述,既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和兴趣,又可以在逐渐讲述的过程中,让刚才活动起来的孩子,再重新静下来。

故事讲述的内容,将集中于两个方面,成语故事与书法故事,成语故事,意义丰富,相当于中国文化的密码,直到现在都日用而不衰,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讨论性环节。

成语故事本身,往往深具画境,特别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甚至可以方便孩子们排演成戏剧,因为戏剧属于身体活动性内容,所以将之放于第一阶段,平时练习熟练后,课程上加演于第一阶段。

成语,四字一句,言简意赅,亦非常适合用来练习书法。

综合这几个优点,成语可谓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优质教学资源,非常值得我们珍惜和善加使用。

书法故事,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们习字的道理,既可以引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家故事,也可以根据汉字造字历史,创编故事,深入浅出,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书法艺术的道理。

故事讲述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一边磨墨,一边听讲,既可以让好动的孩子找个事干,不影响听讲,更重要的是,继续酝酿孩子的手感,磨墨是简单的螺旋运动,有助于孩子感知自己的手部精细肌肉。同样的道理,不磨墨的话,也可以让孩子握笔在手,一边听讲一边无意识地就培养了酝酿手感。


第3个阶段,才让孩子拿起笔来自主练习,如果缺少了前两个阶段,孩子一上来就写,酝酿不足感觉,欠缺静气、灵气,很可能只会越写越糟,反之则效果大大不同。

“形书画”,是指,形线画--书法--绘画,逐渐嵌套在一张画纸上。

形线画(Form Drawing),最简单的如螺旋,城墙垛子,火车轨道,桥梁围栏,抽象成“线”构成平面造型。孩子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形线造型画于纸面中央,等孩子练好后,将形线画移到纸面边角上画,从而形成画框,中间空白,为下一步提供原材料。

书法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接着使用这些原材料,等书法练好之后,也可跟形线画一样,将字也放入纸面的边角上写,相当于传统的题跋,又为下一步学习绘画提供原材料。

当然,形线画--书法--绘画,画框--题跋--画境,实践时的积累顺序并不唯一,可由教师根据孩子情况灵活选择。其他相宜的方式,比如特别优秀的画框、题跋、画境,就分别积累下来,最后再手工粘贴在一起。

这种累积式学习法,可以让孩子的练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累积的过程,又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螺旋上升式学习规律。

书法练习的时候,可以使用传统的临摹练习,事先将成语的书法碑帖打印出来,一张A4纸两个字,建议如下:

    i-a.  让孩子用铅笔描这些字的中线,其中优秀作品留做后用。
      i-b.  也可以考虑先用手工剪字,本质上就相当于传统的“双钩”,粘贴到纸上后再描中线  
      ii-a. 让孩子用大毛笔描摹i-a或ii-b留下的优秀作品。
      ii-b. 也可以考虑先让孩子用细毛笔描中线,筛出优秀作品供ii-a使用。

书法界已经形成普遍认识,幼儿书法学习,应该从练习大字开始,选用合适的毛笔,中锋行笔时只用1/3前端。

我们最好能将成语的书法碑帖,用各种字体都打印出来,从而提供机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审美选择,练习他们喜欢的字体。

实际上,我们需要一开始就注意到,如何在书法课程中,体现艺术的、灵性的学习方法。不管是铅笔描线,还是传统的毛笔临摹,都有相当大程度的“机械”成份,不太容易体现出孩子自己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我的一位长辈,擅于书法,工作范畴亦属于相关的专业人士。他建议,幼儿的书法学习,采用自由书写,想象成什么样,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完全由孩子做主,跟描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方案,后者中规中矩,效果可以预期,前者激发灵性,并不容易掌握。

我们在书法课程中,内容上引入身体活动和故事讲述,练笔上引入形线画和绘画,就可以为这种自由书写,铺垫气氛,先集聚好孩子们的静气和灵气,自由书写阶段的把握性就会大很多。

如果师资水平高的话,为增加灵性与艺术感的把握,似可考虑引入音乐,在孩子自由书写形线画或书法的同时,老师音乐伴奏。用笔的艺术感觉,很难言传身授,但是老师即时的音乐伴奏,相当于形成一只无形的手,引导和配合孩子的用笔节奏,如果说孩子们纸上写字的时候,节奏很难统一,不好操作,那么我们的临空画环节,孩子动作幅度大,彼此共振性强,就完全有条件使用这种做法。


这三大阶段,身体活动-故事讲述-自主练习,大约可以占90分钟。一般来说,上午可以有3个小时的活动,另外的90分钟时间,我个人实践中的微型途书馆周末安排,考虑的是少年手工科技课程,正好能跟成语形书画课程相接,比如,孩子们将成语故事中的场景,用手工做出来,不仅注意其艺术性,也注意其中包含的科技实验的道理,不就是科技课程了么。

少年手工科技课程,还可以吸纳成语形书画课程中的讨论环节、戏剧环节,从而让教学时间更加充分。

科技实验的同时,就可兼纳讨论环节;场景做好之后,就可为戏剧表演之用。所以,少年手工科技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制作,实验讨论,戏剧表演

场景中的每个物件,可由孩子们分工合作,合作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这正是工程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总结一下,下面就是我们的微型途书馆在一个上午的活动时间表:

8:12~8:30   自由交流和活动,随到随加入,为学生家长们到达时间不一致做缓冲。

8:30~10:00 书法课程,其中又分三个阶段。

10:00~10:30  茶点休息。

10:30~12:00 少年科技活动,其中又分三个阶段。



附注. 我们的书法课程,采用了身-心-脑节奏,形成三大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似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应用:

第1阶段:身体活动,自由舞蹈、韵律圈、静禅。


第2阶段:技能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和练习新的技能。


第3阶段:抄写乐谱,将所练乐谱手写记录,不要求快,记到哪算哪,下次接着再记。


静禅,也就是安静、入静,平常很难让小孩子专门来练习,最容易操作的是切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在静禅之前,先自由舞蹈和晨圈诵唱,亦符合“身语意”逐渐深入的规律。


抄写乐谱,可以让眼睛的速度慢下来,从而脑子跟上来,将学习内化于心。


我们的书法课程,主要是针对小学1-3年级,小学高年级之后微型途书馆使用什么课程尚待考虑,一个可供考虑的方向即是音乐学习,较为正规的乐器学习,实际上包含了相当大的理性成份,正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成熟之处。



                
豆瓣小组




参考资料

形线画   


少年科技


纸  剪贴 PaperToy
泥  塑造
绳  编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19385.html

上一篇:解析数论的机会
下一篇:幼小教育:如何进行物质奖励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1 樊晓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