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本科教学工作的改进,责在其谁?

已有 5273 次阅读 2009-10-27 23:54 |个人分类:大学建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分制, 导师制, 本科教学, 年青教师

 
看了学校的焦点新闻
 
 
后,感觉非常不舒服,憋了几天,还是释放出来吧。倒底是哪些话,让我如此不舒服呢?
 
『 会上,刘新成校长传达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示与精神,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共性问题在于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看来,这个教育部的意思,刘校长也是基本赞同的,否则不会作为座谈会的出发点来谈。
 
我是非常不赞同这种观点的。本科教学没搞好,倒底是普通教师的责任大呢?还是作为校长的责任更大些?还是作为教育部部长的责任更大些?
 
答案应该是,每一个层次,都有每一个层次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教育部部长,把它那个层次的事情做好了呢?是否校长,把他那个层次的,有关本科生教学的事情做好了呢?如果做好了,多怪怪普通教师们,倒是情由可寄。
 
实情却往往而非。
 
现在温相关注教育,表面上看,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之潮。实际上,我们要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使然,重视教育、尊重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人不分贫富,地不分南北与海内外,均是如此。在海外发达国家,中华民族的这种本性,在其当地比较规范的教育体制内得到释放,产生出远远超越其所在国人口比例的优秀人才出来。在国内,这种本性能量,受国内教育体制的扭曲,产生诸多问题,如引发很多问题的奥数潮之类,但其根子是好的。只要一个民族,几乎所有家庭都如此地重视教育,这个民族怎么能够不强大。
 
所以,是中华民族的本性大势逼着温相讲话,逼着共产党改变其过去十多年的教育政策,这是我们知识分子起码应该看到的本质。
 
那么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从国家层次的角度上,对教育给了正确的定位,做出正确的事情,如果教育部部长,从教育部层次做出了正确的事情,如果一个大学校长,从大学校长的层次做出了正确的事情,如果一个院系主任,从院系的层次做出了正确的事情。
 
那么,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们,难道就真得能不拿教学,尤其是本科生教学不当回事吗?这实际与我所见到的事实相反。在我看来,不负责任的教师,或者不负100%责任的教师,也许有,但绝对会少于那些其他类型的工作者,如行政官员。
 
何以哉,中华民族的本性使然。即使是大多数贪官或者懒官,把他放到讲台上,让他面对面地去教学生,他也往往会尽心尽责,授其所能,倾其所有,没办法,这是民族根性,这就是那些其他民族敬畏我们的最根本的地方。
 
 
但很奇怪,为什么教育部,为什么校长,却跟上述的认识大相径庭,教改倒底是去改革教师们呢,还是教师们去改革呢?主谓宾结构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弄拧了。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学校各项制度,往往将科研和教学人为地制造分裂,其实,在教师层面提高教学水平,根本之处就在于,这个老师要有学问。如果说,在教师这一层次,一定要去找不足,那绝不是动力的不足,而是学问的不足,我们每个教师,确实有责任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学问,补上各种原因(尤其是文革)造成的学问断层、学问不足,这才是教师层面的根本。
 
不过,如果接受这个观点,就不好拿来去指责那些年青教师们了,因为他们往往接受了更加正规的教育,人家都博士毕业了,你总不好说他们学问不足吧,只能往人家动力不足那个方向上瞎扯(或者教学经验不足,靠谱点,但其实也大有问题,马上就议)。
 
再看我们座谈会的与会教授们,确实是拥护教育部的『加大力度,从管理制度等不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强调进行制度建设。
 
不过,他们有些建议,我认为实在是没看到问题的本质,水平不高,不过就是去顺着教育部和校长的思路,将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宾语。如
 
『  A1. 当前学校新增教师队伍均为取得各重点高校博士学位的人员,有的科研能力很强,在当前我校人事评聘体制下职称晋级很快,但教学质量一块却始终无法跟上;
 
   A2 而且大多青年教师为国内综合性大学培养,很多缺乏教师专业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进来后对我们这个为北京基础教育输送教师教育人才,尤其是想保持自身教师教育特色与品牌的师范大学是一个极大问题。』
 
这种话语,要是外行人看着,该是多么顺眼,多么有理啊,你们这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确实应该多投入本科生教学一点,免得老被人拿上台练把式啊。
 
其实不然,首先,当前学校新增教师队伍确实增加了很多科研优秀型人才,也确实很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这些人才,年纪稍大的,其实很多在国内名校中承担过教学工作,而那些被指称的年青教师们,从小到大,他们阅历过更多的优秀教师,这比什么『教师专业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都是对教学能力更有促进的决定性因素。
 
很难想见,一个从小到大,没怎么见过好老师的人,光靠学什么『教师专业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尤其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
 
与此相比,我们的那些优秀博士毕业出来的年轻教师们,在教学方面,本身就具有最大的先天优势。
 
那么,对于首师大来讲,在这个层面上,真实的教学问题又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让我道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剪刀差”所致,教师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水平,因为扩招,反而在往下降。一升一降,必然产生矛盾。
 
好的老师们,包括年青老师们,必然是想着法子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他们只能从自己的层面出发,做好自己这个层面的事情,基本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讲课,降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
 
这时,年青教师们的不利的一面就会出现,因为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局部经验,把教学程度,降低到他们认为最低的水平,但是,即使是这个最低的水平,也往往比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的水平还要高出不少。关于这些经验,可参看我以前写的
 
 
比较敏感的年青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再降再调整。而个别的、有些比较迟钝的老师,则有可能没意识到这点,让学生的“学不会”情绪积聚,在某一天爆发出来。这其实不是这位老师不爱教学,只是他这个学者,对人的观察和敏感不够所致而已。面对这样的老师,任何苛责,都未免显得不近人情,何况这样的老师,人数也真得较少。若再因为存在这样的老师,而将苛责扩大化到整个教师群体,尤其是年青教师群体,那就不知道高层们,意在何方了。
 
但是,靠教师群体的这种自适应,降低教学要求,适应首师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就真能搞好教学吗。不能,这是饮鸩止渴,形成恶性循环,难道,这就是师范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吗?难道那些『教师专业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说穿了,就是让学生们学得不要那么难?不要跟综合性大学的难度相同(其实它们也在降)?到时候,让本身考试都过不了80分的学生,再去当老师,祸害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去吗。
 
实际上,教学要想搞好,确实关键是在制度,但这个制度不是去抓老师,而是按照西方大学的规范去做,就足够起到大效了,若再结合中国人的智慧,构建制度优势,形成后发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些制度,在教学上,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学分制和导师制。在一个不真正实行“学分制”的大学里,靠抓老师积极性,能把教学抓起来吗?将近二十多年的中国大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不能”,非常斩钉截铁的“不能”。
 
至于,导师制,相比于学分制来说,其实国外大学发展的也不完善,而且,没有优秀学生的产生,没有巨大热情的学生群,导师制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导师制在本次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中,不应该算作重点,只能附属于改革的主线索-学分制之中。
 
我根据自己的十年教学经验,对我所见到的中国大学生们的了解,非常有理由地猜测,只要开始实行规范的“学分制”--
中国大学生们,也会像我所见到的那些国外名校和非名校的大学生们一样,努力认真地学习,甚而倍之。
 
这就有点像当年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就是一张纸,其他什么没变,人没变,地也没变,但来年的收成达到了6倍以上。现在,靠教师个人努力,顶多将班上同学,多推10%的出来更爱学习,就像当年的大寨立典型一样,领导再费劲,也就是最多能推出一两个出来。实行规范的“学分制”后,我非常相信,这个数字会达到40%,而且教师会更加轻松和愉快,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问内容本身,而不是心理学上。
 
 
 
 
 
 
 
附录刘新成校长和我校教授代表座谈本科教学工作
2009-10-20 教务处/文 宣传部/图   [] [] []
    10月19日下午,刘新成校长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教授务虚会,与被邀各院系的教授代表就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交流。教务处处长王德胜、副处长颜忠诚、李学文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刘新成校长传达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示与精神,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共性问题在于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我校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将加大力度,从管理制度等不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并希望各位代表共同关注与探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献言献策。 
 
    王德胜处长就当前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所采取的改革举措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我校历史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首先成为教学改革试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恳请各位教授围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找问题、寻原因、做比较、谈经验、讲看法、提建议,为促进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而出谋划策。 
 
    会上,数学学院刘兆理教授、音乐学院雷达教授、外国语学院隋然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张飞雄教授、政法学院董正平教授、美术学院董重恂教授、物理系沈京玲教授、资环学院赵文吉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吴敏华教授、历史学院郗志群教授、化学系李夏教授等踊跃发言,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监督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与建设思路。 
 
    教风与学风息息相关,相互影响。有教授指出,教风不好会影响学风进步,而学风不良同样对教风有极大影响。考虑到我校所处区域与生源问题,我校应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教学与管理问题。教学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互活动,但目前我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实质性提高。 
 
    有教授指出,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应大力加强我校引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当前学校新增教师队伍均为取得各重点高校博士学位的人员,有的科研能力很强,在当前我校人事评聘体制下职称晋级很快,但教学质量一块却始终无法跟上;而且大多青年教师为国内综合性大学培养,很多缺乏教师专业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进来后对我们这个为北京基础教育输送教师教育人才,尤其是想保持自身教师教育特色与品牌的师范大学是一个极大问题。好的师范大学应当以培养教师为首要任务,培养教师应当由最优秀的大学教师来进行本科教学,教师的自身投入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学生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质量又直接影响我们高校的生源与素质。这是一个环环紧扣、息息相关的教学循环。因此,如何在当前高教改革体制下,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保证我校师范教育的优良教学传统,并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成为一个潜在的教学问题。 
 
    有的教授指出,本科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不守正业”或教学能力很差却没有下岗,部分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认同与敬畏感,尤其缺乏敬岗爱业精神;而当前青年教师由于生活、生存压力问题致使工作消极、教学积极性受挫、能力难以提升,学生也因教师教学缺乏足够吸引力而导致逃课翘课。 
 
    为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教授提出,大力加强教学软件与硬件的双投入,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从各个层面鼓励教师增加教学投入;从制度层面进行评价体系改革和分类考核,根据教师们自身不同特点与优势建立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教学素质与能力提升。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负责人要切实抓好自身专业建设与本科教学,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要建立老中青传帮带的有效教学管理机制,鼓励教授给大一、大二本科生上课,为学生增加学习热情与专业认同,为青年教师培养树立榜样;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引领并吸引学生走进专业学习领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设计、思考研究;要学会给学生施压,给予其合理任务与适度教育期待,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认可、成就与欢乐,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要加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和国内外各种学术竞赛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同时树立专业认同感。要加大力度发挥班主任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助教、见习制度的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保障。 
 
    结合国内外大学众多高校的对比分析,教授们一致指出,应在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改进与完善我校现有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师准入制度、教学激励与淘汰机制;鼓励教师将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投入本科教学;同时完善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课程与教材体系改革,在教学管理上进行大胆尝试,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刘校长诚恳地聆听了各位教授的意见与建议,就其中某些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各院系充分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大胆进行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上的改革与尝试。会议气氛轻松友好,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取得了很好的交流与互动效果。 
 
    举办本科教学工作务虚会,是教务处为深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采取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不定期邀请不同院系的教授代表们一起探讨本科教学工作,全面了解当前本科教学动态与教学质量问题,是在高层次上沟通和交流思想、广泛动员全校力量积极参与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改革的一种活动机制,对促进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265528.html

上一篇:大学建设:探索Seminar研讲制度与科研教学绩效的挂钩效应
下一篇:一次Seminar对讲制的尝试
收藏 IP: .*| 热度|

1 钟云飞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