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校长关于我校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和讲话,已经成为校内师生热议的焦点。校长是科研出生的大牛教授,也是新科院士。原以为,一定也会一如既往的强调和注重科研经费的大跃进。然而报告中,见证了高瞻远瞩、大气大为的管理者和教育家形象的另一个校长。他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学校与世界一流高校,甚至国内同层次高校的差距和不足。站在百年大计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发展战略。这是一场令一线教师们振奋人心的报告。
什么是人才?其实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均为人才。从这点来说,我校办校近60年来,确实为社会输送了17万多人才,这是功不可灭的。另外,据说成电毕业生中,还产生了20几位亿万富翁,很多都成为IT企业的技术和业务骨干。那么,从长远来说,缺什么?缺的还是大师级人物,缺的是领军人才。校长的主题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提升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中多出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校长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措施。如:
1. 一年级通识教育,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
2. 试点核心课程小班教学;
3. 潜心育人的骨干教学队伍建设。
人是活在群体中,不是孤立的,有群体就有人文。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培养只会技术和积累财富的机器。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人文,更离不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要靠身为师者的教授们一代一代的去传承。对于工科背景的高校人才培养来说,这些显得尤为重要。师者就是传授知识、技术和传承思想的接力棒。
如果花大价钱引进的“百人”、“千人”和“万人”,每天只是空中飞来飞去,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经费奔走忙碌,不能把科研精髓、科学思维以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不能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青年教师,那这就是研究所或企业的研究员干的事情。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研究员、科学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学生每天看见的教授,就是开着豪车,腰缠万贯的老板级人物。那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是: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所谓的中国梦,就成了个人的发财梦。教授上课,不应该是一种硬性规定,而应该是教授乐在其中的事情。如果一所学校,只有讲师或青年教师为了工作量而上讲台,那传统的,优良的和值得传承的精神和价值观,会丢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就是技术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传道。
关于小班教学试点,其实很容易执行的。如果为了工作量和授课报酬,可能就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原一位老师教授120人的班级,拆分成6个班级,就需要6倍的师资去上课。课时费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教育成本增加了。另一方面,那些科研经费充足的牛教授又不会为了这点区区小钱走上小班的讲台。
知识分子,潜意思里,或多或少还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因此,精神层面的东西可能更为重要。如果形成一种氛围,不论在学生或教师心目中,潜心育人老师的形象与地位,与那些科研大牛一样受到尊重和膜拜,我想这就不是制度和待遇的问题了。
今天下午,指导的2位大二本科生“菁英计划”入选学生,正式开班了。之前,已经为2位同学制定了初步的学习及科研规划。今天主要为2位介绍实验室的大致科研方向,以后每周为2他们单独授课一次,并量身设计合适的动脑/动手的培养项目,力争使他们毕业前达到或超过硕士研究生水平。
相关博文:
【1】大学专业课课堂教学随笔
【2】把教学当成一种乐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