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代已经显示出信息的重要价值,但我们人类不了解低等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细节,导致我们在和低等生物之间的战争中屡次失败,最近科学家先后发现最简单的细菌、真菌和原虫之间都存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对于它们是生存的手段,对人类可能就是过去反复失败的根源。我们过去针对这类疾病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它们的个体采取杀灭的方式,如果它们具备这种相互传递信息的能力,意味着它们可以更聪明地应对不利环境,用杀灭性药物肯定可以使它们设法寻找应对手段,就是我们说的耐药性。
刚刚发表在《细胞》杂志上关于疟原虫也具有社会化行为,相互之间存在交流和合作的生存方式,从而给我们应对这种顽固的虫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其实细菌和病毒这种具有群体生活的生物也都存在相互协调的生存技巧,寻找并深入研究这些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应对这些病原的重要手段。
从更高层次考虑,这些低等生物并不希望消灭它们生存的环境————人类或其他宿主,因为消灭了宿主,意味着彻底失去生存的可能。因此也有必要了解这些生物和人类共生的信息交流方式,寻找那些是环境友好型信息,那些是环境有害型信息,找到和它们共同生存的方式。
编辑推荐:
五月十五日,墨尔本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惊人的发现,疟原虫能够在人体内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相互“交谈”。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社会性行为能够帮助寄生虫生存,增加它们成功感染其他人的机会。
五月十五日,墨尔本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惊人的发现,疟原虫能够在人体内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相互“交谈”。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社会性行为能够帮助寄生虫生存,增加它们成功感染其他人的机会。
细胞间通讯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机制,能够影响种群密度和分化。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疟原虫的交流途径,这对于疟原虫的生存和传播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新型的抗疟药物和疫苗,以便通过阻断寄生虫的通讯网络,更好的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疟原虫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活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并以这种形态从人体传播到蚊子体内,蚊子是这种致命疾病的携带者。
“疟原虫需要知道人体内有多少其他同类,来感知进入性成熟形态的正确时机,以便获得进入蚊子体内的最佳机会。”文章的资深作者Alan Cowman教授说
疟原虫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众传播,每年世界上有数百万人受到疟原虫的感染。疟疾每年可造成约700,000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孕妇和五岁以下的儿童。据估计世界上约半数人都面临着患疟疾的风险,这种疾病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
研究显示,位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能够相互发送DNA包裹,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换。“我们发现,疟原虫能够从受到感染的红细胞中发出信息包,尤其是在应对压力时,”文章的第一作者,Dr Regev-Rudzki说。
研究人员发现,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能够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进行直接交流,这些囊泡可以运输基因。疟原虫在囊泡交流的基础上,决定发育形成雌、雄配子体的时机。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疟原虫蛋白PfPTP2在有效信息交流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指出,上述交流网络是疟原虫的社会性行为,它们利用这些信号决定该何时完成生活周期,以便再次进入蚊子体内。“一旦疟原虫接受到相关信息,就会改变生活轨迹,形成雌、雄配子体。疟原虫在蚊子体内以这种形态生存和增殖,并通过蚊子侵入其他人类宿主。”Dr Regev-Rudzki说。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够为新抗疟药物和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疟原虫的认识,是理解疟原虫生存和传播机制的重要一步,”Cowman教授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分析参与这一信号过程的分子,寻找阻断上述通讯网络的方法,希望可以最终破坏疟原虫的生活周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