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我们的学术文化 精选

已有 9180 次阅读 2013-4-11 15: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一直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上去,有了研究经费,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中国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迟早能追上并超过发达国家。因为大量事实说明,我们中国人,中国学者的头脑足够聪明,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足够行,我们的文化也积极向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数量在全地球人类中所占据的比例足够大,我们的文明历史足够辉煌。在科学这个新游戏中,我们有足够的条件超越某些国家,某些人群。最近我们的学者在物理学这个最纯的自然科学领域好消息不断,我们抓到中微子,我们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如果可以纠正一些错误行为和方式,也许我们可以作的更快更好。

一、山寨科研文化

科研领域存在一大批整天等别人提出新观点,新思路,甚至是新技术,我们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或经费优势,去收购,去收买,去仿照,然后进行包装,成为自己的成果。极端的有汉芯成果,普遍的有大量为证明别人的思想,发表一些高影响因子论文而窃喜的学者。都是典型的山寨学术文化,不追求原始创新,不追求问个为什么,只满足于是什么。在学术发展早期,作为学生,作为学术培养,这样的情况应该允许,甚至是鼓励。但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一批敢于提出新思想,敢于创造新学术领域的学者,只有一群跟踪型学者,最终不可能形成学术实力,也不能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尊重和认可。

二、政治科研文化

有不少单位,领导换一批,出现一批新的学术领头人,美其名为培养人才。但这些人失去领导地位,学术方向就会跟着改变。其实,学术的问题最了解的人是作学术的人,学术争论,学术思想在开始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之别,如果能在开始作出判断,那就不是学术,而是运动。结果,运动年年有,成果年年报,最后真正重要的问题被亮在一边,真正愿意从事科研的学者被埋没。好在中国最不缺的是待培养的人才,培养一批,再培养一批,似乎不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就出不了人才。唯一不受重视的是科学本身。

更有意思的是,用学者的级别决定学术水平,没有行政职务学者的学术思想被屏蔽,只要级别足够,错误的可笑的也能成为正确的。清华的一公同学说了,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经指出过研究所首长的错误观点,并受到表扬,至少目前在中国,这样的行为仍行不通。

三、吹牛科研文化

有不少学者,因为“学术”地位显赫,即使没有真正的学术贡献,只靠综述一些进展也可以到处大会报告,美其名曰是讲课。如果作为一个老师,给一些小学生讲点科普,这应该鼓励。如果台下坐的是一些同行学者,听这些专业科普就是一种讽刺和羞辱。但这样的学术活动不断上演,学者成为演员,听众代表成了粉丝。甚至有一些不学无术的学者也可以拿到大量的科研经费,获得大量学术资源,显然靠吹牛可以实现目的是最重要的前提。

应该还有更多文化,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这些都不应该是健康的文化,应该纠正,否则虽然我们的学术进步速度很快,但泡沫会更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79251.html

上一篇:氢气通过抑制活性氧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下一篇:营养品还是毒素细菌说了算
收藏 IP: 223.166.124.*| 热度|

53 杨正瓴 孙平 张鹏举 朱云云 陈辉 许培扬 彭渤 林中祥 武夷山 陈国文 秦逸人 韩世清 陈楷翰 陈志刚 韦玉程 谢军 郑小康 高建国 肖振亚 赵斌 王兰辉 喻海良 张鹏 袁海涛 彭思龙 田云川 吴国胜 徐晓 吴明火 廖晓琳 贾伟 张南希 梁洪泽 唐小卿 闵应骅 郑永军 徐英祺 刘洋 庄世宇 欧阳瑶 unicron anran123 wgq3867 lipingren ddsers zhuhongwen222 zhouguanghui geltern herocaleb zhoulangxiucai zhangling hmaoi hellocao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