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端李贽(1)
16世纪到18世纪是人类文明发生本质性改变的三个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陆续完成。在北美,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大批殖民者探索独立的管理方式。他们反抗暴权,呼唤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宪法的制定,人权法案的制定,华盛顿主动从总统退位,都标志着美国成为人类文明一个新的中心。在古老的东方,大批优秀思想家应运而生。王阳明,李贽,张居正,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宋应星,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就是他们在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思想中闪烁的火光,改变了市民的社会生活状况,文化繁荣的局面在大城市出现。他们的思想可以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他们要把中世纪的中国引向新时代。但是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被清王朝的思想禁锢中断。中国丧失了与西方竞争的机会,鸦片战争的惨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企图在传统中国文化基础上实现改良的目标没能实现,所以此后中国文化的走向注定是西方思想的倾入,对传统的近乎全盘否定,最后成为功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文化。
李贽,是明朝思想领域的一朵奇葩。李贽(1527-1602),字卓吾,福建泉州人。他反对以孔子为圣人,猛烈抨击假道学,提倡人类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理学空谈,主张文学应反映生活,反对重农抑商,承认商人逐利的正当性。他个性直率,敏锐,叛逆,但同时又矛盾,孤独。他对自由,平等,真诚的追求,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保守,顺从,嘴上一套行动一套的中国文化中难能可贵的。
李贽生于福建泉州。泉州自宋朝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各肤色,各种宗教信仰的各国人到此贸易,导致这座城市即使在明朝也有包容的文化,人们也认为商业贸易合理,逐利并没有见不得人的,不需要隐晦。李贽的祖上因娶阿拉伯女子为妻而被逐出家门。李贽的父亲从小很重视李贽的教育,李贽从小就博览群书。他在十几岁那年就写文章反对孔子鄙视体力劳动,一个思想家的胚子已经萌生。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第,最后摸到窍门,就是熟读进士的考场作文,然后顺利中举。此时的他已经产生怀疑:为什么四书五经滚瓜烂熟也考不上,但熟读成功的考场试卷就能成功?此后他决议不参加会试,以举人的身份为官。此后,他在北京,南京先后任小官,得以与饱读诗书之士交往。后来他任云南姚安知府,在知府任上有政绩。他在姚安接触了少数民族文化,其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方式也与历任官员截然不同,因此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爱戴。此后他主动弃官,到湖北友人耿定理处潜心治学。他的主要学术著作都是在湖北期间完成。
他因猛烈抨击假道学,而得罪了大批官场大佬。他的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令统治者感到恐慌。后来他在北京被捕。当他得知朝廷的处理决定是发回原籍交地方官管束时,以剃刀自尽。死后葬于北京通州,现葬于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
关于李贽的更多信息,请参考百度百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