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从钻孔应变观测到非对称线弹性理论

已有 3532 次阅读 2017-3-31 09:4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也要“接地气”。这是我总结几十年经验的一条要领。所谓“接地气”,是指要以可靠的观测为根据。对地震学这种研究而言,空对空的分析、计算和模拟是浪费。浪费资源,浪费生命。

人生有命运,有运气。我的幸运是碰到了钻孔应变观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很多前辈前赴后继,努力成就了中国的这种科学观测技术。我一边沾光,一边也在如何应用这种技术上有所贡献。

问题是,十多年来从事钻孔应变观测研究,怎么会突然提出了非对称线弹性理论?

科学真不是事先能够计划好的。像写项目申请那样,预先都已经想好怎么干,出什么成果,其实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是不断地碰到新问题。新问题是不可能事先想到的。解决了新问题,就是成果。新问题事先想不到,成果自然事先也想不到。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科学问题讨论。这是题外话。

我这些年非常重视高频采样观测,这是开拓钻孔应变观测应用领域的重要方面。

我自己首先要对观测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应变地震波数据时,应变主方向的变化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P波的主方向基本不变,S波的主方向却在变。我由S波应变主方向的变化想到旋转,感觉二者有联系。然而前者数值很大,可以达到几度甚至上百度,而后者极其微小,可以相差10个量级。

我想从传统的弹性理论中找到问题答案,这才发现这个理论其实不研究旋转。不错,这个理论有旋转这个概念。但是,在这个理论的基本关系中,旋转却不是一个要素。传统的理论以对称性为其基本特征,而旋转是非对称的。

提出一个新理论并不容易。要锲而不舍。要跳出传统理论的框框。要相信逻辑。不要回避问题。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要说的还有很多,线索就是这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1042748.html

上一篇:用钻孔应变观测研究地震波的意义
下一篇:捍卫专业的尊严!
收藏 IP: 123.127.64.*| 热度|

1 黄仁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