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种下一颗红楼的梦

已有 2546 次阅读 2018-9-18 10:15 |个人分类:溪弹红楼|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曲沐, 红楼梦

 种下一颗红楼的梦

——我和曲沐先生的师生缘

IMG_20180809_115909.jpg  戊戌初夏四月末,临近端午。一晚上我都没有看手机,临睡的时候,我打开微信,却看到群里有很多消息,最让我震惊的是,我尊敬的曲沐老师仙逝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亲自到殡仪馆吊唁。我从书架上拿出曲老师送给我的两本书,散文集《烟霞集》和红楼论文集《红楼梦会真录》,看着封内作者的题签,那富有美感和生命力的文字在跳动着,如水行云,而往事不禁如烟浮起。

曲老师是贵大的老教授,我曾有幸毗邻而居。但那时我还是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知道曲老师研究什么,对文学兴趣也不大,从未上门请教。我甚是顽童性情,初中了还在看连环画。19岁了才卖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读起来,倒是心有所缘,连着几晚读完。开始对这部小说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喜欢其中的诗词歌赋,有点谈资而已,丝毫没有想到作什么专门的研究。在校图书馆工作后,接触不少学校的教授和老师,渐渐听说曲老师一直在做《红楼梦》的研究。我那时正想考研究生,对小说也开始有兴趣,听说曲老师是明清方向的导师,我曾心有所动。一天,我鼓起勇气,登门拜访。当时没有电话,我就突兀地直接到他的家里。那天,曲老师在,还有一个女学生,当时好像正在家里授课。曲老师对我的冒昧到来,并不在意。当我说明来意后,他很遗憾地说:“我不再召研究生了。”原来因为连续三年没有人报考明清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就不再招生,而导师就只有曲老师一个人。读《红楼梦》也许很多,但真正把《红楼梦》作为学术志向的就少了,因为这需要坚韧和执着。我们今天不乏会有很多爱好,但却少了一颗专注的心,这是如今浮躁世俗最缺乏的。曲老师对明清小说有多方面的探索,但《红楼梦》一直是他生命的情怀和目标,丝毫不动摇。这是最让人钦佩的。《金刚经》里面说佛陀用膳的时候都是挺专注的,何况学术研究。而今天的人,每时每刻都静不下来,很多人听着耳机,看着手机,可心情却还是浮躁得不行。曲老师研究《红楼梦》,一搞就是三十多年,就靠一个静字。

IMG_20180809_112853.jpg

这之后我读了房先生的唐宋方向的研究生,研二的时候,正好有《中国古代小说》的选修课,导师就是曲沐先生。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就是想好好聆听曲老师讲《红楼梦》。当时同届的研究生基本上都选了。上课地点很巧,不在新的教学楼而在老黄楼,就是现在北区老图书馆旁边的那栋二层楼,老贵大中文系以前的教室,在这里上课,可以闻到一股历史的气息。上课是在二楼,窗外是绿树,楼板的走廊,若有脚步声,仿佛能听到往昔是岁月。曲老师提着一个包袱,里面装了不少书。慢慢走来,带着初秋的黄叶。然后缓慢走上讲台,操着一口浓郁的山东话开始了古代小说之旅。听曲老师的课要特别专心,因为他的山东话有些地方确实不易听懂。但对我却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且曲老师的语速并不快。有趣的是当时一个听课还有一个研究生,也是山东人,他坐在我后面,悄悄告诉我听不太懂,我很诧异。都是山东人,差异这么大吗?也许这就是我和曲老师独特的师生缘。曲老师讲课,总是激情满怀,娓娓道来。对于《红楼梦》他异常熟透,讲话从不看讲稿,可以将小说的段落,大段大段的诵读出来,仿佛是背诵过全本小说,我想,这就是功夫。曲老师对于红楼人物,最喜欢真性情的黛玉,可谓情有独钟。每次分析黛玉,他都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赞叹黛玉的孤标隐逸如陶渊明,我想,其实曲老师的风范也很相仿。上曲老师一个学期的课,我从没有请过假,每次必到。曲老师给我们这一届的研究生上课,他显得很高兴。课间休息时常和我们交谈,鼓励我们多读书。一次上课时,曲老师说:“大家在研究生阶段,要多读书,多购书,最好将来有一个自己的小型书屋或图书室。这样,学术研究会很方便。”

曲老师讲古代小说自然讲到了《红楼梦》,他概括了红学研究现状,同时也亮出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当时欧阳健先生的《还原脂砚斋》刚刚出版了。一本非常厚实的书。曲老师先让我们几个研究生阅读,再送了几本给校图书馆。他叮嘱我好好研读一下。我就开夜车细读了一遍全书,考证严密,材料充分,识见卓越。欧阳健将甲戌本脂批作了总汇,还原了整个脂批形成的历史和话语系统。作者绝非故弄玄虚,耸人听闻。曲老师在序言中赞扬欧阳健“揭穿了蛊佞红坛一个世纪的脂砚斋这个‘大伪’的本质,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红楼梦》”。学期临近结束,曲老师让我们就《红楼梦》展开一场讨论。我后来把这个过程做了记录。《中国古代小说》课的作业,我当时写的是唐传奇《冯燕传》,论述冯燕杀妇人的文化动机。写好后给曲老师看,他很赞赏,表示已经达到发表水平,我很受鼓舞。后来这篇文字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上。同学们的作业是我收齐后交到曲老师家。曲老师住二楼,进门靠左是一间书房,曲老师给它取名“百荟书屋”,取“芳草无涯,萃聚人才之意”。我在书房浏览不已,希望自己以后也有这么多数。书架上有花瓶,有家人的合影,窗外树影婆娑,鸟声悠然。我伫立良久,连声赞叹。2007年贵州大学百年校庆,曲老师曾写过一篇讲述自己书房的文章《我的书房情结》。文中这段话让我很有共鸣。

 

       我喜欢这种寂寞和孤独,有些学问就是在寂寞和孤独中作出的,许多文章也就是在寂寞和孤独中写出的,这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的。

 

  曲老师是位大学者同时也是很纯净的书生,终其一生不改其本色。许巍的《蓝莲花》咏怀玄奘取经过程坚韧,而曲老师研红几十年,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何尝没有这种精神呢。坐拥书城,一直是我的夙愿,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可他老人家却羽化走了。在曲老师的鼓励下,我稍后写了《探春的文化性格》的文章,曾拿给曲老师看,他推荐到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的会刊《红楼》。后来这篇文章我又修改了几次,最终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上。曲沐老师的小说课结束了,但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红楼的种子,慢慢滋长发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7716-1135464.html


下一篇:儒家之文化帝国主义
收藏 IP: 111.121.82.*| 热度|

2 强涛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8 2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