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缅怀红学家欧阳健先生

已有 324 次阅读 2024-11-23 22:14 |个人分类:师尊师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缅怀著名红学家欧阳健先生

 c75c10385343fbf29a89a891b07eca8064388fde.jpg

甲辰年小雪节气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仨群里,小力说欧阳健先生去世了。我们都很哀痛。欧阳健先生是红学界的著名学者,特别是他敢于质疑批判被红学长老们奉为圣神不可触犯的脂砚斋,写下《还原脂砚斋》这部厚重的红学巨著。就凭这一点,欧阳健先生已经载入史册。

最早知道欧阳健先生是读研的时候,04年曲沐老师在古老的中文系小黄楼给我们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他把才出版没有多久的欧阳健的《还原脂砚斋》借给我看。拜读之下,惊讶不已。曾有学者批欧阳健学术研究不够系统,但欧阳健先生在这部书中,第一次全面整理检查“脂砚斋”,这在红学史上是第一次。曲沐先生总结最好:“《还原脂砚斋》的最大特点是靠实事说话,充分尊重原始材料的客观性。所谓‘原’,即是原始面貌和真是状态;‘还原’,就是在详细清理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原貌的活生生的体认。”欧阳健的脂批总汇将“神圣”的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逐条校订,统一编号,标出类型,功夫颇深。当限于对《红楼梦》脂批的不了解,有些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但非常钦佩作者的胆量和气魄。后来通过对欧阳健关于《红楼梦》的深入了解,我更觉得欧阳健对脂砚斋的批判是中国红学研究的一次革命。他就像明朝的王阳明,冲破儒家经典圣化后的心灵束缚,创立心学。欧阳健是把打碎了脂砚斋这尊怪胎圣像,极大拓展了《红楼梦》的研究视域和心灵空间。我并不认为欧阳健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譬如半山说的脂砚斋造假的经济利益何在?庚辰本总体不如程乙本,但文字上庚辰本确实也有好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有待继续探索。但我依然佩服他敢于质疑的精神,所谓不破不立,红学界长期徘徊不进,近亲繁殖,就是圣神化脂砚斋,这导致索隐《红楼梦》杀了雍正这样的笑话。或许脂砚斋只是个精神不正常,极度自恋的人呢?而且一旦推翻脂砚斋偶像,很多研究红楼梦的饭都没有了,这是不少人惧怕欧阳健的原因,也是他受到孤立和边缘化。

脂砚斋的批语在美学方面是有一定贡献的。但也仅此而已,他远远比不上金圣叹,他的审美也是畸形的,譬如特别喜欢阴险的袭人,讨厌曹雪芹喜欢的黛玉,可谓美丑不分,艺术鉴赏力并不高。但特别让人厌烦的是他总是以曹雪芹的亲戚朋友自居,搞得好像《红楼梦》是他与作者共同完成的,小说的中不少事件他仿佛都是当事人,亲眼目睹,身临其境。这就有些矫揉造作了。古代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作者边写作,边给批书者看的先例。我所知道的只有民国时候钱钟书写《围城》,杨绛是先看到一些章节的,但也没有写什么批语。欧阳健先生对脂砚斋的全面发掘梳理,让我们看到这个怪胎的真面目。学术没有质疑的勇气是没有前途的,红学发展到今天,感觉暮气沉沉,毫无生气,就是长期因循守旧,匍匐在神圣的“脂砚斋”脚下。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红楼梦研究有些被人瞧不起,其实就是死气沉沉的把玩脂批。

欧阳健先生携夫人大概在2015年夏来过贵阳,在省社科联的会议厅与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的会员沙龙漫谈,我也是那次才见到先生。他的面貌和善,很健谈,鼻子有些红,像酒糟鼻,头发都白,精神很好。记不清当合欧阳健先生谈过什么话了。2018年6月曲沐先生去世,欧阳健先生还和我通过电话,他希望我把曲沐先生电脑中的有关《红楼梦》的论文调出来,整理出来。后来我去曲老师家,得到了电脑中的一些资料,不过,很有限。潘阿姨后来把曲老师的笔记资料给我。但曲沐老师的著作,除了发表的论文可以出版论文集外,其他的东西都有些困难。一方面是笔记潦草,整理难度大,同时笔记的系统性有些问题,出版有难度。所以整理曲老师著作之事耽搁至今。后来加了欧阳健先生的微信,先生还送了一些他的学术著作给我。之后与欧阳先生的交流就不多了。但新冠疫情之后,他还把一本谈水浒的书,论红楼梦的一本新书送给我。

没想到甲辰小雪后,欧阳健先生就与世长辞了。记得去年小雪节气那天,我失去了一位同窗挚友,而今年我又失去了一位执着追去学术的前辈师长。阿弥陀佛,欧阳健先生一定在平行世界去研究《红楼梦》了,他的精神不朽。

p4YBAFrXOJWAHvcyAAKWvk6Ob-w420_b.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7716-1461358.html

上一篇:甲辰小雪怀祝东存飞兄
收藏 IP: 111.121.99.*|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