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 之 学者的使命

已有 1891 次阅读 2014-10-8 17:34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以下内容是今年9月3日发往群邮件的内容。]


学者的使命是照亮世界。
* * *
不经常地,你会遇到一个非数学领域的学者,比如天文学家,而他刚好遇到了数学方面的困难。这时对方往往会(按自己的理解)将问题抽象出来拿给你。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这样做看上去的确会很有效。
但你很可能会陷入麻烦。对方的问题往往属于某个系统的一部分。通常,该系统已经建立,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能工作。这里的“能工作”可以有若干情况,或依赖于硬件环境,或取决于规模的约减。也许,或者很可能,系统只处于初期的原型阶段,能给出一些示意性的结果(用于发表),但距离实用还很遥远。为了更符合实际,或者为了研究而研究,总之,对方希望有所推进,比如,扩大规模,而这时他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往往已经延续多年;而且,假如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它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 毕竟,物理学家们总是能将问题约减到他们自己能解决的程度,就算不能推进也能“将就”着用。姑且将这种情境视作一种“背景模型”吧。对方判断出困难的所在,但不知如何去解决;由于缺乏深入探索,他给你抽象出来的问题往往并没有抓住整个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而仅仅是依据表象上的困难作出判断和抽象。
一开始,他就会将你定位到某个子系统上,并告诉你不必去管全部的系统。最后,很可能是,你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但对方的困难没有获得解决,或解决时为时已晚,结果双方都不满意。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尽管对方建立了一个系统,并且了解其各个部分,但并没有形成自觉的“系统思维”。由于他的眼前放着整个系统,每个部分都看得很清楚,这样他就会认为你是否知道这些并不重要。这种设定往往是很隐蔽的、不知不觉的。。。
常常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非数学领域的学者为何不能更加主动地去了解跨学科合作中的困难,至少尝试了解其中的“哲学”。过去的经验表明,一旦做数学的人介入,无论如何都会对他们做出大踏步的推进,让他们去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非数学领域中的学者必须清楚一点,在经验中遇到的那种困难,往往是表象上的,顺着这个困难深入下去,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他们应当懂得,对方是在陌生的领域中做数学研究,但其结果很难让同行理解,亦或遇到低估。而对于数学领域中的学者而言,他们必须在一开始就远离那些声誉不佳的学者。假如你希望与非数学领域中的学者合作,或在他们的基础上前进,最好找其中最著名的学者,或者,至少要找那些能彼此对等相待的学者;否则不值得。然而,如果你遇到了不如意的情况,也不必沮丧,就当作是一次历险*
一直往前走,你就会穿越那片沙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833982.html

上一篇:金正恩
下一篇:怪念头
收藏 IP: 110.178.122.*| 热度|

4 刘洋 张忆文 赵庆华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