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是否存在 “处处不凸” 的集合?

已有 2118 次阅读 2020-7-1 20:27 |个人分类:科学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凸集

[注: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另拟的。]

所有的朋友构成 “凸集”!

* * *

这个结论来自于头脑中出现的一个场景。A 做了一项研究(也记作A),讲给 B 听。这个时候你会发现,B 往往会试图推翻或改变 A。于是 A 会觉得被否定或感到郁闷和有阻力。可是,如果 A 讲的内容是另一个人的研究 (记作 C),这个时候你会发现,B 往往不会出现推翻或改变 C 的企图。这里的 “相互作用” 可以表示为: 

.

A --A-- B  以及 A --C-- B

.

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和 B 是 “非合作关系”。这就好比 A 有个想法,兴冲冲地跑去跟 B 讲,B 会说那什么也不是或 C 已经做过了。而在彼此合作的人之间,相互作用是封闭的或肯定的(即“凸性的”)。

.

所以,我想提出(正式)学术场合的三条“金律”:

1. 至少要有一个人与报告人互动;

2. 凡是互动首先须表明肯定的态度;

3. 凡是建议都要有建设性。

注:(关于1) 零互动具有非合作意味。

.

最近意识到,亚洲人的文化 (或性格) 似乎普遍具有 “非合作性”。以前曾注意到这一点,但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比方说两个群体 A 和 B。前者合作事件占主导,后者非合作事件占主导。假以时日,群体 A 会更加繁荣昌盛,而群体 B 会日益衰落、停滞不前。

.

另外,“包容度” 跟 “合作性” 也有很大的关联性。在同一群体内,合作事件和非合作事件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允许做的事情越多,合作事件的绝对数量会增多,对整个群体应该有好处。

.

凸集在优化理论中有重要地位,而(纯粹)数学家做研究也追求 “至凸”。可以认为,凸性是有神性的,值得重视和追求。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是否存在 “处处不凸” 的集合?用神学来论证一下:神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任何集合至少有一个局部是凸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240237.html

上一篇:如何理解数学?
下一篇:动物的“理解”
收藏 IP: 223.11.179.*| 热度|

8 郑永军 王安良 张忆文 杨正瓴 李学宽 谢力 朱晓刚 苏保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