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聊阁:读书人张少雄博聊之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xzhang

博文

奴才的苦与苦的奴才

已有 4020 次阅读 2009-11-1 03:31 |个人分类:讀書隨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游戏规则, 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随感

 

张少雄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一篇颤栗诗。

第一句“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便令人颤栗,接下来八百多字,让人心寒、胆颤,直到周身寒彻,如久处千秋冰峰。无论在什么时候阅读,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只要读者有知觉、有思维,都能感受到这种透骨寒波。

奴才有两种人格特征:一是依附他人或外物;二是不懂也不遵守社会游戏规则。

一切依附于他人或外物、不懂也不遵守社会游戏规则的人都是奴才。这两种人格特征互为因果:因为依附于他人或外物,所以不懂也不遵守社会游戏规则;因为不懂也不遵守社会游戏规则,所以依附于他人或外物。这两个特征导致奴才的苦和奴才的诉苦。

职位与待遇之间,工作负荷与工作报酬之间,在一切时代与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约定或协议配位。配位约定或协议是社会游戏规则。

富翁甲招聘力佣与文佣。力佣职位是杂役,工作负荷是担水烧饭、跑街磨面、洗衣张伞和烧炉打扇,待遇是粗茶淡饭、无窗小屋和月薪大洋三元;文佣职位是解经师,工作负荷是每天在家塾解经一个时辰外加批阅学童文章,待遇是粗茶淡饭、有窗大屋和月薪大洋三十元。富翁乙、富翁丙、富翁丁和富翁戊都招聘力佣与文佣,职位与工作负荷与富翁甲处基本相同,待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富翁甲处,报酬也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富翁甲处。工作负荷不同之处是,富翁丙处杂役每周要陪主人到赌场耍钱一次,富翁丁处解经师每周要为七姨太的二小姐品《论语》两个时辰,富翁戊处解经师每周要为九姨太的大小姐品《三国》两个时辰。

一切职位需求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知识与能力特长,根据自己兴趣与职位期待,根据自己工作负荷上限期待与待遇报酬上限期待,选择到五位富翁之中任何一处应聘杂役或解经师。如果有人认为五处都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完全可以闲居家中,待价而沽。如果全部职位需求者都认为五处不符合期待,可以联手抵制,而使五处无人应聘。联手,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可以通过默契达成;前者属于低境界,后者属于高境界。

这便是社会游戏规则。只有自由人能认知、理解、选择、遵守与运用这种游戏规则。

应聘低于职位期待、待遇期待与报酬期待的职位,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其它原因,既到位就职,又埋怨与诉说负荷重、待遇低与报酬低,甚至因此要死要活,都表现出依附他人或外物和不懂也不遵守游戏规则两种奴才人格特征。

这两种人格特征,造成奴才一种心理与行为循环:不平,寻人诉苦,通过诉苦获取同情和慰安并达成舒坦;再不平,再寻人诉苦,再通过诉苦获取同情和慰安并达成舒坦;……如此反复,周而无穷。

奴才与职业无关,有劳力的奴才与劳心的奴才,有蓝领的奴才与白领的奴才,有贫困的奴才与富裕的奴才。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

奴才,完全不可救药;准奴才,只有自救,不可他救。

一切试图拯救奴才的人,都是傻子;一切试图拯救奴才的傻子,都必然为傻子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为奴才叹息、眼圈发红、甚至流泪的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不会拯救奴才,不会为拯救奴才付出代价。

奴才永远是奴才。

傻子被驱赶后,或者被当成强盗捉住挨打后,或在被当成强盗逮捕监禁后,也许会变成聪明人。

聪明人或许曾经是傻子,甚至曾经被驱赶过、捉打过或捕禁过,而驱赶、捉打或捕禁傻子从来就不是主子自己动手,而是奴才替主子动手。或许生来就是聪明人。

就是让人心寒、胆颤、直到周身寒彻的冷酷现实。

《野草》是二十三株野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其中最野的一株;如果这二十三株野草都是野生草药,《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药味最苦、药力最猛的一株!

 

 

附一: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全集》第二卷,第二一六到二一八页)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7182-266598.html

上一篇:多积劝生功德
下一篇:一个农村老汉的自杀
收藏 IP: .*| 热度|

5 王进 鲍博 苗元华 彭春艳 syer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