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漫话:学生教我做人
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在教育界,从小学到大学,教师中都流行一种观念:“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一九八七年,初进全日制高校任教时,听到这个说法,先鉴几乎完全赞成。随后,种种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让先鉴对这种观念产生怀疑。
当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教师自己打分、专家打分和学生代表打分相结合(比例已经忘记)。先鉴讲授的两门课程,学生代表打分都只有六十多分,教研室领导与系领导要先鉴“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并多向“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教师们学习,以便改进教学效果。先鉴真想过要好好学习学习。
一个星期天,三位学生找先鉴讨论学习问题。利用这个机会,在讨论结束后,先鉴直截了当地谈到“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问题,笨拙地问:“领导要求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应该怎么做,你们能不能出点主意?”
“
“怎么能这样说?”先鉴质疑地问。
“不假也没人信!”学生乙说,“至少我们三人不信。”
“哪止有我们三人,没几个人信!”学生丙补充说。
这次,三位学生,讲述了三件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
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两三天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分批把全班学生请到家中,聊聊天和看看录相。每次,学生到后,他都不停地削苹果,不停地泡茶加水,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学生辞行时,他都给每人一份小礼物,每份小礼物都正投学生所好。每学期,他和学生“交交朋友”之后不久,教学评价开始,学生代表给他打高分。
另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把班干部和部分同学请到家中聚餐;每次聚餐,都要拿出好酒,都有几个同学喝醉。同样,聚餐之后没几天,教学评估开始,班干部和同学代表都给他打高分。
一位女教师,在每个同学的生日当天,都要送一张精美的贺卡;送得不张扬,开始收卡者都认为她没给别的同学送卡。在每学期教学评估中,同学们都给这位教师打高分。
学生丙说:“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本来是好事,但是,学生代表参加打分后,同学们就越来越不
学生甲说:“真正的朋友不是交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老师,您说对吗?”
学生乙问:“老师,你们读大学时,老师主动和你们交朋友吗?”这个问题让先鉴一怔。
三位学生说了许多,先鉴一直听着,基本上什么也没说。有几分无地自容,因此,说不出什么。学生告辞时,先鉴对他们说:“今天长了见识,谢谢你们!”
三位学生讲述的事和他们对这些事的看法,对先鉴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提醒,让先鉴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这一观念和做法进行理性的思考。
回顾大学时代种种师生交往,先鉴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教师总是在努力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几乎没有学生拿他们当朋友;一些教师从来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有不少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
这个现象,强化三位学生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看法,让先鉴形成一种明确认识: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这种认识形成于一九八七年,从此,一直是先鉴坚守的师生交往原则。
先鉴从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但是,先鉴和不少学生是朋友。
附:《教育学原理》第五讲“教师与学生”讲义摘抄
任何两人成为师生,便形成师生关系;任何两人成为朋友,便形成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是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朋友关系是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
一位教师为一百个学生授课,便构成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一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遇授课教师少则五十位,多则近百位,因此构成五十对至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
师生关系,作为工作关系,因特定教育工作任务或特定教育工作目标而产生,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作为组织关系,因教育组织运行与教育制度规定而产生,同样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
朋友关系,作为生活关系,虽然可能由某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转化而来,但不受任何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约束,不由外部环境决定,而由人际交往规律决定;作为私交关系,则决定于双方情趣、学识与价值观等个人心性因素,不受任何非个人心性因素左右,不为任何功利因素驱动。要说明一点,这里说的朋友关系,不包括任何披着朋友关系外衣的伪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可以发展为朋友关系,不过概率极低,因此,亦师亦友,在教育史上是美谈,在现实生活中是美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