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1961年康州哈特福德医院火灾
河南发生的养老院火灾,代表了一类逃生障碍型集体场合的逃生安全问题。在国内舆论中对问责制和人祸论的主张和要求之下,是对消防逃生技术性问题的逃避和漠视。只要舆论还存在问责的念头,国内的任何灾难都是不可能得到公正、全面、深入、专业的调查研究的,因为政治会掩盖灾难的经济学本质。这里说一说影响美国医院消防安全的标志性火灾:1961年康州哈特福德医院火灾,其中没有人祸,只有消防逃生的技术性问题。
1961年12月8日下午哈特福德医院的垃圾下降槽发生火灾,导致7名患者,4名员工,以及5个访客死亡。在1948年建成时,该建筑符合当时的消防规范,但这场火灾让人认识了导致生命损失的设计缺陷,促进了《生命安全规范》的发展和完善。
哈特福德医院是一座拥有地下室和分地下室的13层阻燃防火型大楼。按照当时的设计规范,仅仅是那些被认为是危险地区:地下室,分地下一层,和地上第13楼安装了喷淋设备。发生火灾的垃圾下降槽从分地下室延伸到所有13层,并在每一楼层有一道门通往垃圾下降槽。这些门是自动关闭,但一些门没有通过弹簧压力装置自动锁死。在那些垃圾槽90度拐弯的地方,经常会堆积垃圾,所以发生火灾并不少见。
医院的第九楼有三个部分。中心部位包括多只电梯,逃生楼梯,以及不同类型的服务房和服务区。楼层的北部和南部区包括病房和护士站。到处提供了手动关闭的门,以方便医院火灾时需要采纳的就地抵抗策略(不能疏散,封闭火烟,等待救援)。这些手动门把医院的南翼、北翼和中央区隔离开来,但是,在医院建成的当时,并不需要门的隔离。走廊天花板包括附在石膏板条上的可燃纤维板。在天花板和上层地板之间存在让火焰蔓延的开放空间,在楼层走廊两端的防烟门上方联通起来(破坏了防烟门的整体性)。
在1961年12月8日下午,本当清理垃圾槽的员工从午餐回来,发现槽内发生火灾。和其他员工一起,他试图扑灭大火,但没有人呼叫消防队。楼层上部的使用者发现垃圾槽有黑烟往外冒,在12楼工作的一名护士就在下午2:39触发了第一次火警。在九楼走廊工作的员工说,他当时看到垃圾槽的大门爆裂和有火焰冲出。他逃到了大楼的北翼,并关闭了他身后的防烟门。为什么一个火焰爆炸会导致通往九楼的垃圾槽滑道门被推开的原因仍然不清楚。
从九楼垃圾槽发生的火灾爆发点燃了可燃天花板,并沿着走廊蔓延推进。北翼防烟门正确动作,维持了在另一边的逃生者的安全状态。南翼防烟门被一名护士关闭,她说她在关门时确信她已经安全地锁好了门。该楼层的其他目击者说,门被关上了,他们看到烟雾在门的上部区汇聚。烟雾还通过防烟门上部的天花板开放联通区蔓延到了建筑的南翼。在某些时候,通往南翼的防烟门打开,使火焰蔓延到南翼。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门开了,但南翼走廊相交处的机械时钟停摆,显示在此门打开的时间是下午2点43分。这仅仅发生在最初报警的4分钟之后。
消防部门到达之后发现云梯只能到达八楼。在云梯顶部的消防队员指示 9楼以上的居民关上大门,用湿床单和毛巾封堵门缝。做到了这一点的居民在火场幸存,大部分丧生的居民是因为房间门没有关好。
关于这一事故的消防安全细节还包括如下内容:
· 医院员工试图自己扑灭垃圾槽的火灾,而没有打电话给消防部门,造成报警延误的结果。
· 垃圾槽的门直接通向走廊,一些没有安全地锁上。这可能是九楼槽门被大火吹开的直接原因。
· 天花板是可燃的,让火焰沿走廊蔓延发展。在之后的火灾调查期间对样品进行的测试中发现,天花板材料的火灾蔓延指数达到180。这些天花板的蔓延危险在医院建成时时未知的。目前的《生命安全规范》(NFPA101)要求医院走廊上的内饰材料的火灾蔓延指数低于25。
· 在天花板和上层地板之间存在一个不防火的空白区。
· 通往病房区(南北翼)的防烟门需要手动关闭,而防烟门上方的空间允许火灾蔓延,让防烟门的作用失效。
· 仅仅是医院的危险区域要求喷淋保护。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签署法令,要求成立监督医院安全的国家级机构Health Care Finance Administration (HCFA),这是今天美国政府机构the Centers for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CMS)的前身。这是美国当代的医院消防安全与过去显著差异的分水岭。
还有一些当代的消防要求可以追溯到这一悲剧,包括:
1. 对日常消防逃生演习的要求;
2. 自动反锁的走廊防烟门;
3. 发生火灾之后的电梯呼叫程序;
4. 对垃圾槽的特殊消防规定;
5. 防火隔离区的出口不止一条;
6. 无出路走廊(死胡同,dead-end corridor)的最长距离是30英尺。
7. 新建筑自动喷淋装置的覆盖要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