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西方古代没有科学?
题目有些耸人听闻,其实是定义问题。按照近代科学的定义,西方古代也没有科学。不错,希腊古代有科学精神或传统,可是希腊是西方吗?如果不是斯大林大笔一挥,让希腊共产党倒台,希腊完全可能是东方阵营的一部分,希腊的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都不能算是西方文化。希腊科学的最高峰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埃及根本谈不上是西方。希腊科学传统完全是从中东地区翻译而来,因此是经过中东科学家改造的,那么希腊科学算作是西方科学吗?当年(1984) Nathan Sivin提出李约瑟难题的“伪问题”论,是非常不妥的,已经被众多历史学家所批判了。只有中国科技史家,因为无法有效回答李约瑟提出的三个问题,所以宣布李约瑟问题是伪问题,这种态度也是不妥的。李约瑟说中国古代科学领先,绝不是认为中国古代的“近代科学”领先,而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领先,比如对自然界的看法(即博物学)、逻辑推理和世界观以及技术上的发明和改进。
史学界,对于人类文明的进化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包括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和马尔修斯的人口论,认为人类一直被人口压力所逼迫,一直在进化,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进化是有快有慢,有时候甚至是停滞的?比如,人类大约都是从6万年前的东非大裂谷地带走出非洲的,可是那里的文明程度很低。如果按照马尔修斯的学说,他们是积累最久,人口压力最大,应当说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地方。另一种观点是古尔德的进化间歇论,包括Boserup的经济学和熊彼得的“创造毁灭论”。他们认为,进化只有发生在某个环境应力(Stress,或称张力)增加的场合,也就是自然灾害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旱涝保收,风调雨顺,人类是不会吃饱了撑的搞发明创造的。
在西方科技史专家的眼中,世界科技有三场革命,第一次发生在中亚,代表物是马具、车轮和金属工具;第二次发生在中国(东亚)代表物是纸张、指南针和火药;第三次发生在西欧,代表物是泵浦、蒸汽机和电气。所以中国曾经的科技领先是得到西方科技史专家的认可的,只有中国学者(比如任鸿儁和冯友兰)从欧洲中心论出发,得到中国古代无科学的结论,是非常不妥的。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第一关注的是科学的结构与对称性。如果中国没有科学,那么西方也没有科学。而且,填补科学地位的是什么?中医?地理(风水)?这些都是科学关注的内容。你不能因为一种科学的model不合理,就否认这是科学。比如,古代西方历来对火灾有三种看法,一种是亚里斯多德的元素说,贝谢尔的燃素说和拉瓦锡的氧气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在都接受氧气说,而认为亚里士多德和贝谢尔都是“伪科学”。同样,我们不能认为现在我们都接受了西方的形式逻辑,就否认阴阳调和和八卦变易的逻辑推理基础。我们只能说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到了错误的方向上,以至于不能产生正确的果实,但不能说中国没有科学或不会思考。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曾经的科技领先?因为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促进。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中原地带,接受的是农耕文明生产方式,受到北方草原文明的攻击,也努力向南方的火耕文明开战(即殖民南方)。可是,由于气候的周期性,来自北方的战乱危险是30年一周期,来自南方的瘟疫(传染病)危险也是以30年为周期发生的。从公元2年到公元10世纪,中国的人口一直是5000万左右,为什么上不去?因为当时的温暖潮湿的气候对中国不利。南方有瘟疫,北方有战乱,唐宋元政府一直组织公立的医疗机构,解决传染病问题。只有到明清时代才放弃了这种作法,因为气候变冷、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西方药物的传入,传染病的危险才得到根除,人口快速膨胀,导致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萎缩。西方科技,曾经数次传入中国,可是中国一直到内战之后的1870年才开始认真学习西方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中国是一直领先西方的,这不是自我感觉,而是科技史的事实。关键是1421年之后的气候变化,让气候对中国有利,所以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而冷相气候对欧洲不利,所以欧洲加速科技革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李约瑟难题的钥匙和关键所在。
科技,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古代天文学曾经很发达,可是,明代禁止个人研究天文历法,以至于中国的历法陈腐落后,不得不经过西方传教士的改造,中国的农历是基于希腊文化之下的埃及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论改造的,通过罗马教廷派出的传教士汤若望之手,你说这是中国的科学,还是西方的科学?我们只能说,在某些条件下,科学会得到重视。中国曾经非常排斥西方的科技,扣除哲学体系的问题(如冯友兰言),中国与欧洲在地理条件上的差异性,导致气候模式的差异性,是中国不能真心接受西方科技的关键,对此可以从泵浦的引进历史看出来。欧洲最先进的泵浦,在中国反而没有市场,中国需要的是笨重可靠的泵浦,而不是轻巧省力的泵浦,气候差异是关键。而气候变化理论,就是认识这些科技发展原动力的关键条件了。
作为亚历山大帝师的亚里士多德,生活在荀子和邹衍的时代,即齐国谡下学派兴盛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有四元素说和《形式逻辑》,邹衍提出五行理论和相生相克理论,二者不约而同地构成了科学推理的基础环节。说古代中国缺乏科学,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由于中国气候模式的差异性,让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不能据此说古代中国没有科学,或中国人不会思考。
中国的科技史专家,过度关注科技发展中的人的贡献,比如最近的科技史专著《继承与叛逆》,忽视自然环境带来的技术挑战,所以无法研究了解影响社会的真实需要,走入了中国特色的科技史研究,是欧洲中心论的表现之一。反而是西方史学家中有很多人(例如Brooke)反对欧洲中心论以及人或理论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提出更重视气候或自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的观点,可以更好地解决历史发展的途径问题。这其实就是两种历史观的冲突,一种是人影响历史(即人祸论),一种是地理和气候影响历史(即环境决定论),最近后者更繁荣发达一点。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让中欧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说中国古代无科学,等价于说西方古代无科学,你相信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