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肯尼亚踩踏背后的学术陷阱
4月2日的肯尼亚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的第10天,一次偶然的变压器爆炸,导致141人受伤1人死亡的群体踩踏惨剧,让我又想说一说恐慌问题。
学术界也有禁区,在逃生领域研究恐慌是一个禁区,因为这有伦理问题(你不能做对实验对象产生危害的实验),也有推理问题(恐慌的前提是理性,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决策?不能证明逃生决策的理性,就不能证明恐慌),方法问题(你问卷调查,当事人会承认自己恐慌吗?99%不会)。在逃生行为的学术会议上,随便抓几个专家,大家的回答是非常非常谨慎和小心的,“Panicis rare.”,所以不能研究,这是学术界的共识。即使到今天,认真研究恐慌的学术文章,结论是没有恐慌。如果你研究恐慌,就是民科,就是反动,就不能发表,这是心理领域大牛Mauson当年在牛津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个巨大的学术陷阱。一旦碰到这个陷阱,你的投入、你的推理统统作废,所以做学术一定要知道自己领域的陷阱,防止被同行“陷害”。你要证明恐慌的存在,与证明上帝的存在和证明心理学是科学一样,都是不可证明的。学术有争议吗?通常没有,只有一方的争议可以发表,另一方总是被打压的。
其实肯尼亚踩踏的发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恐慌发生的模式,首先发生一次巨大的灾难,比如汶川地震,人们都在从灾难的巨大损失中逐步恢复心理感受(灾后心理重建的过程)。如果发生意外事件,会与前期的阴影发生共振,结果就是恐慌和踩踏。比如汶川地震之两周后,有人打电话谎报地震报警,导致逃生过程的踩踏事件。最著名的是那个地震之后,四川游泳池发生的“电视台倒塌“误解与谣言,也产生了不少受伤结果。2005年9月8日,有人报告斯里兰卡机场,沙特阿拉伯的飞机有炸弹,结果尚未起飞的飞机在紧急疏散的过程中,有人摔死。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了,因为它发生在8月31日伊拉克巴格达谣言踩踏(近1000人死亡)的巨大阴影中,当时也是伊拉克人体炸弹袭击的高峰时段,人人都相信有炸弹,于是虚惊也就成了真实的危险了。很多谣言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因素。只有当偶然的谣言与巨大的背景(人群信念)发生共振之时,才会导致群体踩踏发生的重大后果。有时思考不成熟的儿童也是谣言的受害者,所以他们的活动需要较高的成人儿童比例,不能保持适当的监护水平,也是国内众多校园踩踏的发生背景了。
这一次肯尼亚踩踏的发生,人人都知道与4月2日的恐怖袭击(148人死亡)有关。但不知道为什么变压器爆炸会被误解成恐怖袭击。因为当时发生的4~5次爆炸,在20秒钟内不断发生(单次触发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人们逃生怕被别人笑话),发生时间是凌晨5点30分(人体最贪睡的,所谓的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转态),这时候发生的报警,很难被察觉,如果被察觉,很容易被夸大,因为人体不在状态。从一个静止转态到另一个逃生的转态,需要决策时间,可是连续发生的爆炸,没有给当事人足够的决策时间,于是决策和逃生过程中的慌乱是可以想见的结果。当事人死亡的原因,一种说法是Crash,另一种说法是从5楼跳下摔死,后者的可能性大一点,前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酝酿。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国内,人祸论必然要抬头,总要有人负责,可是这是谁的责任呢?4月2日恐怖袭击者统统被当场打死,连当事人都早已不存在了。我们应当认识其中的恐慌发生规律,可是学术界是没有恐慌的,这就造成的尴尬局面,民众认可的恐慌现象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偶然、意外、极小概率事件,随便你怎么说,无论你说什么,你的答案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这或许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防范群体恐慌事件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吧,不能认识,还能应对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