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云端生存思考之四:书到用时方恨多

已有 2790 次阅读 2014-12-28 23:06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云计算, 消防

云端生存思考之四:书到用时方恨多


云端生活时代,居然还有人抱怨“书到用时方恨少”?互联网的时代,一个搜索指令放出去,几十万条反馈回来,你看都无法看完,怎能说书少呢?实际上这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往往是知识的取舍问题耗费了更多的时间,而不是缺乏知识。这里谈一谈知识过多带来后果。

大约十年前,我到老板家里,看到一面墙的书,着实让我敬佩,现在我一个晚上就可以宕下一面墙的书,知识的价格很难体现了。现在我们常常关心问题是,有充足时间来看书吗?庄子曾经担心的问题,“吾生有涯 ,而知无涯”,以有对无,不是危险吗?我现在就有这种感受。为了对付云计算,我有大量的阅读任务,自然羡慕那些“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人。

有人常常愤愤不平,同样是工作,为什么水暖工一个小时收60美元(只能挣四分之一),一名电工收80,一名绘图员收80,一名工程师收120,一名咨询师收150,一名博士级专家收200,一名行业知名人物收500?是他们的书不够吗?美国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有知识专业供给商,7/24地提供知识的服务。这些都是额外的支出,是专家咨询费之外的投入。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那些把最多的知识,以最少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答案太多,缺乏共识,这时候专家站出来说,我有理由表明,这是最佳答案,于是你就得乖乖地掏钱,谁让你不能像专家那样压缩和摆弄知识呢?专家不是拥有知识,而是倒腾知识的人 。拥有书,并不代表拥有知识。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多”?第一,我们缺乏对核心知识的把握,所以任何知识都似乎有用,让我们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主人。书虫,书虫,读书成虫,实在是不会读书,或者没有入门的结果。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起码拥有一双专业的眼光,比那些到大海里去捞针的读者站得高,看得远,自然要少几分”书到用时方恨多“的感受。无他,心中有理论指引,就不会被垃圾知识干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缺陷是,全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都抵不过“子曰诗云”,什么时候,中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能够像美国那样出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教育界害怕经典理论,如同老鼠怕猫,这是中文读者无法领会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关键。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多“?其次,我们接受标准化教育,认为非书本标准的答案都是不可接受的,而现实生活问题,大多无法找到直接的答案,于是这些问题,成为我们的鸡肋,相关的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困扰。”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很多人都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就害怕直面人世的问题。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也是社会某一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多“?第三,因为生活变化太快,我们忘记了及时总结。过去知识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内容里作文章,发挥的余地有限,所以那些成功者,大多在诗词领域发挥过多的精力,除了科举的知识和抒情的知识,中国没有其他知识。现在的高考不是科举,专业又是无比的精深,让我们手足无措。过去我们是和国人比,现在我们是和全球比,当然会产生手足无措的茫然,为什么技能如山难攀登,知识似海不得渡?等我们下一代都学会了在小学时每周读上10本书,强化读书的训练,人人都不必害怕读书,也就没有那份”恨书多“的感受了。

那么云端的生存策略如何?有积累的卖积累,没积累的卖界面。那些卖论文的厂家大发其财我们就不说了,人家有的是人类智慧的版权,我们只能望文兴叹。我们后来者,做得最好的,莫过于雅虎和谷歌,前者卖分类信息(即门户网站),后者卖有加权的信息(即搜索网站)。卖技术的叫咨询,没技术的叫黄牛(其实他们卖的是服务,有市场需求,为什么犯法了?给黄牛戴“投机倒把”的帽子,给贩卖知识的咨询者带啥帽子?泄密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云端时代,我们想的是买什么?怎么卖?

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恨书多”,更需要反思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我们对知识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善如流,不害怕?靠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只有人人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多”,才有人想到去找专业人士咨询,才有我们消工程师的就业市场。如果老师都懂消防,我们不是都会失业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854608.html

上一篇:也说伊春空难处罚的文化背景
下一篇:再说灾难背后的制度与文化
收藏 IP: 73.200.189.*| 热度|

3 王显生 parrotparrot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