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我要是他我也捅" 精选

已有 12466 次阅读 2011-4-7 02:09 |个人分类:逃生常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egress

 

"我要是他我也捅"

最近网上流行对“我要是他我也捅”的批判,我却对药家鑫案件的心理原因有一点独特的看法,并找到药家鑫师妹的说法的经济理论依据,这里分析一二,欢迎拍砖。前面已经有人说过我对死亡很冷血了,就不要在这方面做文章,这是我的职业。

“青少年驾驶”问题,是美国社会的顽症,有不少私立基金,试图赞助有关方面的研究,减少未成年人的非正常死亡。我国把“青少年驾驶”问题归结为富二代缺乏管教,实在是对心理学问题盲目而无知,在很多问题上,舆论的看法是盲目而近视的,比如宣传牺牲的英雄是为了让大家都去死(当英雄)?除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惩罚措施以外,各州又通过各种法律措施,通过年龄限制来制约青少年获得驾照的困难程度。“青少年驾驶”问题,其本质在于心智不成熟,一遇到恐慌就发生认死理的困境。最常见的错误是把油门当刹车,猛踩。通常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不敢撞人的,本能意识是踩刹车;但是出于恐慌之中,不能自已,经常发生油门当刹车的困境,这不是青少年特有,但青少年发生的概率更高一点。笔者曾经年少气盛,骑自行车,撞人就逃,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但一种疯狂的念头控制了我,就是不愿停下来看一看,那种莫名的恐惧,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我们谁没有年轻过?放过年轻时的一时荒唐吧,他们来日方长。我对逃生案例看多了,放眼望过去,都是恐慌的人群,受害者无一不是被疯狂的逃生念头控制着,踩踏别人,夺路逃生,我们能够通过录像镜头锁住“凶手”,追究他踩踏别人的理由么?不用了,他也是受害者。

药家鑫唯一的辩护理由,是从未经历过,是年轻。正因为年轻,我们需要原谅与爱护。出于恐慌的人杀人(所谓的“激情杀人”),只不过因为不能自已,刚好手边有工具而已。工具是否是为了杀人而准备的?这是最关键的定罪依据。

关于药家鑫师妹的说法,我是很能理解的,因为我对消防领域的核心概念(生命的价格)思考很多。如果生命价格低廉,就会发生“伤人不如死人”的问题。这不是因为死人更容易一点,而是背后的经济原因促使人去动手,也许他没有想得那么明白透彻,但背后的潜意识却是:宁可赔偿一条命,也不愿医疗一辈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克拉玛依大火一条人命多少钱?7万人民币,克拉玛依幸存者花费了多少医疗费?不知道,只知道幸存者杨柳十五年后还在住院。我们国家过去实行的是国家保险制度,现在是什么制度,谁也说不清。但是生命价格基本是差不多的,除非你是坐飞机摔下来,待遇会高一点。根据我的观察,国内生命价格一般是35万,大城市稍微高一点。如果有关方面有明显的过失而死亡人数又少的话,那么生命价格有可能翻倍(如上海建筑倒塌)。如果你飞机座位旁边刚好有一个外国受害人,赔偿会更高一点,可以34倍,取决于对方的错误程度。如果完全是对方的错,而又有政治原因在内,那么生命的价格就会像国际标准看齐,那是一条命150万美元(35倍,如大使馆被炸中的赔偿)。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政府出面赔偿的制度,因此生命价格被严重压低了,所以死人的赔偿要有可能远远少于伤人的赔偿,这就是药家鑫师妹说法的经济学背景。

拿生命价格来参照国内的消防水平,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内公共安全的投入那么低了。公安和教育一样都无法向发达国家看齐,所以我们整天抱怨国民素质低,是真的素质低么?还是你看不见?

因为生命价格扭曲,就会发生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贿赂消防。刘德华主演的香港警界大佬(《雷洛传》),其非法收入来源之一就是消防。如果生命价格升上去了,那么投资消防就是经济上合理的选择,人人不屑于贿赂了,因为贿赂不会解决事后的赔偿问题,这就是消防制度发展的关键了。我个人认为,大国崛起,体现在生命价格上,只有人人愿意为安全投资,大国才算崛起。而人人投资安全,意味着民办消防和自我管理(这样做效率高,最经济),这又是在当前消防体制下不能见容的,所以国内消防矛盾重重,关键是价格没有理顺。没有制度的改革,就没有大国的崛起,这是我从消防领域多年观察得到一点皮毛认识。

有道是,年轻气盛多恐慌,慌不择路踩油门;伤人杀人因经济,言论背后有别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430357.html

上一篇:也说什么是专家
下一篇:以德报怨爱止杀
收藏 IP: 139.78.66.*| 热度|

12 孙平 陈广伟 谢鑫 吉宗祥 方红 李福洋 杨艳明 曹俊兴 赵凤光 周忠浩 陈龙珠 yingl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0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