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晬语无题

已有 4105 次阅读 2008-8-1 09: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晬语无题

 

黎在珣

 

 

去年的暑假,在网吧里,想不出自己是在漫无目的的东游西逛过程中,还是在百无聊赖的南跌北撞的时候触到了科学网,更想不起自己是怎么被它粘住的——对自然科学几乎一窍不通的我竟然在科学网申请起博客。

在填“学历/职称”这一栏时,当时有些犯难。我是一名中学教师,虽然也有中学高级职称,但可供选择的却没有这一项,于是,有些无奈地选了与工资级别相当的“副教授”。这一“造假”行为后来还被一两个匿名网友不知是无意还是有益地讥讽过。

旨在建立“全球华人社区”的科学网也许是中国唯一一个博客申请实名制的公众网站,在这里申请博客还需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这也许是我当时看中的一点)。申请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后,刚好有个去黄山的机会,我就去了。几天后我从黄山回来看到申请成功,就将自己一张和黄山迎客松合影的相片传了上去,表示欢迎网友来做客,欢迎指正和不坏恶意的批评。贴了一篇与科学粘边的文章——《仰望猜想》作为开博篇,这是我至今敝帚自珍的一篇博文。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上进心的人,既没有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也没有扼不住命运咽喉的实力。开博只是为了好玩,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我写博文贯彻怎么想就怎么写的原则。尽管所贴的基本上是理性文章,但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更不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什么看法。在写的过程中,我也不大考虑自己所写的内容是不是被别人说过,因为我发现在人文科学领域要说一句别人从来没有说过或表达过类似意思的话实在太难了(即便是那些有名的大部头著作也不一定每部里有这样一句前无古人的话)。古往今来,知识尽管不断以几何级数裂变,但太阳坚持传统照耀,海洋坚持传统汹涌,莺歌坚持传统燕舞,禾苗抽穗和母亲生孩子也都坚持自己的传统方式;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依然还是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不管我们衣服式样如何改变,却还是(用来御寒和装饰)衣裳,兵器改变了,也仍然是用来交战。知识所改变的,仅仅是我们竞争的手段和生活的方式。

有人不明白我这样的人经常唠叨那些灰色的东西干吗。我把易中天的一段话略加修改就可以变成了上面问题的答案:这世界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竟自由。正是有了世界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是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生活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品味,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灰色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和写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理性文章也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半年时间贴了大概是34篇博文后,科学网编辑部留言,说是要“一张头像近照做推荐用”。看到这个留言,有的激动。虽然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报刊上也被作为名家推荐过,但在精英如云,名家扎堆的科学网被推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看到自己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唯一代表,和那些在国内外高等院所供职的知名专家教授一起在该网站常年被“特别推荐”,心里就多了一份责任。从那以后,博文就贴得多些,觉得太少就对不起科学网的抬爱似的。

在写贴博文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博客实际上也是一个公共空间。既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空间,我就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于是,我的博文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努力展示人们心中的善与美,同时对现实的弊端和人性中的恶进行抨击。后者之所以远远多于前者,这是因为爱(国家民族)愈深恨(弊端和丑恶)愈切。有网友认为我的部分内容刺眼刺耳,影响了他们快乐的心情。实际上我的所谓抨击就和艾青眼里常含泪水一样,都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在诗集《我所有漂亮的东西》中解释她对卡夫卡“一本书应该像一把斧头一样,能够凿开我们之间冰冻的海”这句话的理解时说:“我真的把写作看成是一把斧子,一下子就能凿开冰。我想我们总是很满足地过着日子,每分钟都被各种各样简单的广告或说法所洗脑,超级市场都是一个样,每件事——不仅仅是现代世界,甚至连树都是老一套的——我们需要有种东西来唤醒我们,让我们变得更警觉。”我不敢奢望我的文章是一把把斧头,我只是梦想自己的博文是一根根针,农村妇女用来做鞋的细小绣花针,能够刺醒那么一两个人,让他们和我一起经常保持警觉的状态。

对过去一年在博客浮光掠影的盘点之后,自我感觉良好。在新的一年里,争取少出次品,让那些喜欢我博文的朋友少点失望,多点欣喜。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33884.html

上一篇:科学是动词
下一篇:从与第一个奥运会冠军的恩恩怨怨看哈佛大学
收藏 IP: .*| 热度|

3 武夷山 杨玲 wuqiwen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